建湖是我国杂技发祥地之一。这里的杂技历史悠久,源源流长。据记载,初唐时期,这里就有百戏(杂技),它跟河北吴桥、山东聊城齐名是我国杂技艺术三个发祥地之一,她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饮誉海内外。
早在汉唐时期,“十八团”(建湖庆丰乡所属八十三华里方圆内的十八个村庄,过去统称“十八团”)一带百戏艺人的角抵、冲狭、跳丸、寻橦、走索以及吞刀、吐火等技艺,就常在京城乐棚表演,有时还为宫廷演出,声誉颇佳。
明初,朱元璋实行移民垦殖,苏州有一部分杂技艺人被迁至“十八团”,加上原在京受戏曲排挤的本地杂技艺人,陆续回故乡安居。从此“十八团”即成为杂技家族聚居之地,计有二百多户,其中高、吴、周、徐、陆、万、夏、董、廖、张十大姓,人丁兴盛,身手不凡,当时被称为“杂技十大家”。
“十八团”附近,牧草茂盛,设有两淮马政牧马场。明永乐年间,“杂技十大家”纷纷买马,增添马术、驯兽等新的表演项目,人们始称有马的杂技班为“马戏班”或“马戏团”,没有马的则称“把戏班”。
建湖杂技是中国杂技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系南派杂技的代表。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艺精湛,艺术已达国际水平,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建湖杂技起源、发展于民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分体现了劳动大众的艺术欣赏特点,是当地历史文化及乡风民情的艺术载体。无论是就中国杂技史的研究而言,还是就当地文化史的研究而言,建湖杂技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建湖杂技早已走出了国门,作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它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我热爱我的家乡,如此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让我为之骄傲,我为我的家乡代言!建湖你好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