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堡最有特色的是正面南门设有瓮城,其主要功能是为了加强防务。瓮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瓮城多是半圆形,而许堡的瓮城却是不常见的长方形。
村东2公里处,火山喷发形成的肖家窑头圪塔,山顶建有烽火台,与村西的“八里铺”、“九里铺”等烽火台构成古代从许堡到大同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与古堡一起佐证了许堡是古代大同地区的军事重镇。
瓮城开有东西两门,东门城头石铭“迎恩”,西门城头石铭“息警”,站在城门下清晰可见。老人们说,距东门东面150米、西门西面150米处分别建有东西土关门,构成东西关街,既有居民区,又是防务圈。东西土关门顶上分别建有三官庙和观音庙。东土关城门上方石铭“保障”,西土关城门上方石铭“团圆”。东西城门与东西土关门的石铭文字合起来的意思为“上迎皇恩,下息兵警,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古堡以文昌阁为中心,分作上街和下街,从南街照壁到北街龙王庙乐楼,一条马路直穿南北,马路两边为对称的8条居民巷。上街、下街、东西关、小堡和官道是古堡的五个居民区。
北城墙中轴线顶上,东城墙与南城墙交接处的顶上分别建有祯王庙和奎星阁,结构造型精美,瑰丽壮观。村里老人们根据回忆绘制的古堡复原图上,古堡内外共建庙宇20余座。但现在庙宇地基有的被用来盖了窑院或加工厂,有的变为废墟,杂草丛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