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8号到20号,李台带领台里的部分同志到长沙考察长沙广电和湖南广电。我随同前往,也记录下了考察的一些见闻和心得。
一、
19号,首站前往长沙台,台长曾雄和两名副台长率众中干接待我们。看专题介绍片,听台长介绍,一对一相互交流,在天择公司实地考察,一天下来,收获超出我的预期。
曾雄,曾经担任过法制频道总监,而法制频道在长沙台长期首屈一指,2009年履新台长后,他对生存环境的准确把握,对行业发展走向前瞻性的思考,提出了长沙台的发展规划,根据考察期间的交流,我把它归纳为“二三四”发展战略,即:“两条道路,三大布局,四个平台”。
我以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亮点。
他确定的长沙台发展的两条道路是:第一条是,立足本地,精耕细作,做多元化开发,形成一个扎根本土的多元化集团,形成一条产业链。第二条是:立足电视行业做强做大,打破区域瓶颈,寻找区域合作。三大布局是:整合传统内容,做高收视率;扩大产业布局防止行业风险;打造节目制造团队,面向市场销售节目。四个平台是:生产平台、技术平台、融资平台、管理平台。
明确了前进的道路,找到了实现的路径,筹划了实现路径的三大布局,打造了应的平台。道路、布局、平台三者环环相扣,互为关联。
2009年,长沙台已经有了影响力较大的法制频道和女性频道,也有了和不少电视台的节目销售合作。我以为曾雄的三大布局,既紧贴电视台的自身实际,又针对城市电视台可能遇到的风险。电视台,首先要把节目做好,这是根本,离开节目,就是无本之源,但仅仅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创收渠道过于单一,面对央视、卫视、网络新媒体的冲击,确有风险,所以,用扩大产业布局来提早防范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也算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再有,长沙台依托电视台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和先前在与全国电视台节目合作中搭建的网络渠道优势,组建500人的专业节目生产团队,先期圈地,占领节目制作和销售市场,靠节目销售和智力输出来扩大收入来源,也是先人一步的高棋。
为了完成他的三大布局,曾雄提出了打造四个全国一流平台。
1.内容为王,夯实节目渠道,打造全国一流的内容生产平台。
他们组建的天择公司为全国的地面平道和卫星频道甚至网络公司的视频网站提供节目内容和大型活动的策划实施。同时,在“爱奇艺”建立公司的视频网站,以来扩大影响,二来也是内容展示的窗口。(据介绍,天择2012年做到了1.92个亿,今年预计做到3个亿。)
2.搭建全国一流的技术平台。
具体地说就是建立全台的高清系统,以此来对应网络;一流的媒资系统,节目的贮存和再利用;开放式的演播室以及传播车系统。
3.搭建全国一流的融资平台,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他们甚至还在筹划和运作天择公司的上市,最终实现资本运作。这个的重要性无需赘述。
4.打造一流的管理平台,树立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
我以为,这个也是应当学习的,电视台从来就是集体创作,团队作战,与纸媒相比它更依赖于团队,一个团队的精神如何,凝聚力怎样,关乎电视台的整体战斗力。
打造这四个平台,都是夯实基础,用曾雄的话来说,是“为未来做准备”。
“天择传媒”则是长沙台的第二个亮点。
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由长沙台控股,公司的正副老总傅冠军、关敬蓉过去分别是法制频道和女性频道的总监,公司以“专注一件事,专注一张网,专注一场秀,专注一条路”来概括自己的业务范畴。其实,他们的主营业务就是节目内容的生产和提供,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近500人的团队,平均年龄26岁,公司每天生产20个小时的节目,共有30个节目在同时生产,内容涵盖情感、故事、纪实、法制、选秀、生活、娱乐、时尚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经铺就卫视联供网、省会联供网,地市联供网三个节目供应网络,还开始向视频网站供应节目,在“爱奇艺”网站开设自己的站点。公司的目标很明确:“誓言成为中国最优质的视频内容提供商与创意传媒梦工厂。”定位清晰实际:“中国纪实类电视内容最佳制作商”。
公司还在世界电视模式的重要发源地英国设立了节目收录点,搜集各种新的节目模式,在公司内部,设立了模式中心,搜集和储存了几千个国内外各种类型的节目模式,在自己研发节目的时候,随时调出来进行借鉴。当国内很多电视台还在眼睛向内的时候,他们已经把眼光投向了国外。
他们实现了真正的直播分离,节目的生产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和电视规律的生产流程进行,有模式组、栏目组、活动组,生产前必须进行项目评估和风险评估。
符合国际电视行业规则的真正的标准化生产和面向市场的生产的体系已经初步具备。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人家的差距非常明显。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中国城市电视台的第一方阵中,都是广州台、南京台、武汉台、沈阳台、杭州台等经济发展好的老大哥台,如今,当这些老大哥都或多或少困于央视、卫视的压迫和网络的冲击,举步维艰的时候,长沙台这个小兄弟却异军突起,不仅节目生产做得风生水起,而且收入也连连增高,去年的收入做到了14个亿,真是英雄不问出处。同为省会台和城市台长沙台的不少做法和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
二、
对于湖南卫视的考察和交流,源于时间的紧迫,未能从容和深入,我们在会议室坐定以后,接待我们的穆台开门见山的要我们提问,他们来回答,行前,办公室根据收集的大家关心的问题,给每个考察团的成员提供了交流重点,作为中国地方电视的老大,湖南卫视的同行们礼数也很周全,按照我们考察团成员的构成和请到了相应的团队负责人,双方人员以长条桌相隔,端坐两边,坐在会议室,面对有些凝重的气氛,我忽然感觉,这种提问式的交流,很难有成效,每个台发展的独家秘笈在这种场合是很难交流的,最关键的是,一个年收入160多亿的省级卫视台和一个年收入10亿的城市台,思维方式和行事方法以及运行规则可能差异很大。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只能是学习人家的理念。有意思的是,20世纪90年代,魏文彬在湖南台推行改革,成立机制体制创新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发展之初,还专门派员来成都经济电视台(现在的33频道)考察学习取经。
据湖南台提供的资料介绍,如今的湖南广播电视台,有12个电视频道,8个广播频率,电视频道中卫视、金鹰卡通、国际频道上星播出,此外,还有潇湘电影集团、电广传媒,快乐阳光,天娱公司等43家企业。对于湖南卫视,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关注,也读过不少介绍它的书籍和文章,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成就了魏文彬,魏文彬成就了湖南广电。早年,在长沙,湖南台还曾经被长沙台压得喘不过气来呢!只是,后来有了一个魏文彬,历史又赋予魏文彬机会,这些机会都被他紧紧抓住,于是他成功了,这种成功可以给人以借鉴,但却不可复制,因为所处的环境早已不一样了。历史,是一列疾驶的火车,每一站停留的时间太短,一站没有赶上,站站落后。今天的湖南卫视,很多电视人趋之若鹜,金鹰城,则是渴望朝拜的圣地。不少来到这里的人,看到的仅仅是闪耀在它头顶上的光环,也希望在这里找到一服灵丹妙药,回去一服,就立竿见影。其实,任何成功的企业,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湖南卫视的发展,既波澜壮阔,又艰险曲折,要真正了解湖南卫视,应该认真研究它发展壮大的历史,看它成长过程中的生生死死,艰难跋涉中的不屈不挠,矛盾漩涡中智慧谋略,面对打压的睿智应对,对外扩张中的永不停息,对各种资源强大的整合能力。这一切,在《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一书中都有血肉丰满的精彩记录。
其实,无论长沙台还是湖南台,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敢为人先、敢作敢为的勇气和激情;对行业发展走势的准确判断和把握;战略规划的前瞻和实施路径的清晰;对节目内容的高度重视和坚持不懈的创新;对频道的放权,让频道责权利统一;对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看中和不惜重金;对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格外青睐和提早规划;眼晴向外,冲破地域限制,向外开拓的思路和境界。
还可以举出很多,甚至,发展路径的一致,或许,这是同一地域文化浸润的结果;是因人员相互流动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合的结果;是相互竞争是相互学习的结果。
三、
考察学习的目的,当然是吸取营养,为我所用,但它的前提是必须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借鉴、消化、吸收。我们还应该要花上些时间和精力认认真真的梳理自己的问题,它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外出考察学习。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这种学习就会更有实效。
2013年6月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