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沙田民俗研究,让我们都来看看吧。(三)

家乡区县: 广州市南沙区

四、 南沙沙田民俗的困境与开发

(一) 南沙沙田民俗的发展困境

南沙新区成立以前,南沙的沙田民俗还不为人所知,甚至许多南沙本地人对其也知之甚少,了解不深。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好转,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深入,南沙沙田民俗更是面临着不少冲击,存在着以下发展困境:

首先,年轻一代的民俗意识淡薄。综观南沙沙田民俗的发展历程,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十年文革对其的冲击。它不但阻碍了沙田民俗的发展,最可惜的是它造成了年轻一代沙田民俗意识的断层。另外,在现代文明高度繁荣的今天,传统民俗也遭遇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年轻一代的民俗意识淡薄,他们觉得咸水歌、麒麟舞,赛龙舟都只不过是老一辈人的玩意而已。因此许多年轻人都不愿花时间去学,只觉得这些民俗好看,有意思,对其了解不深。其次,当地政府对沙田民俗传承的忽视。南沙区是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按规定,开发区都建立了工会、团委和妇女组织,也设立了居民委员会。却缺乏专门的文化机构来协调群众的日常文化活动,南沙的沙田民俗活动大都是群众自发组织或由政府出面举办的,至使沙田民俗活动不能制度化、经常化,往往是节日搞一下,平时无人问津,当地居民缺乏传统民俗的熏陶。使得这些民俗在传承方面后继乏人。这在咸水歌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都不知道“咸水歌”为何物?再次,沙田民俗的归宿问题。现在南沙的沙田民俗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振兴当地的经济所服务的。例如“自从黄阁麒麟队在杭州获“山花奖”之后,麒麟舞活动在全镇掀起了热潮。村民们耍麒麟舞的热情高涨,继大塘村麒麟舞队之后,大井村、东里村、莲溪村三个村也成立了麒麟舞队,各个麒麟队经常参加大型的民间艺术大赛和大型活动,在各个大赛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除了大型比赛和表演外,还经常参加省、市、区的各种庆典、展演活动,不仅在本镇开展活动,还多次应中山、顺德等周边县市邀请前往演出。其中,几乎所有大型活动都是在旅游季节举行,有的活动本身就是旅游节活动,很显然这些活动与旅游观光直接相关,换言之,黄阁麒麟舞作为吸引观光客的旅游卖点,成为了被旅游观光利用的文化资源。”[6]因此一旦处理不好传统与经济的关系,这些富有特色的沙田民俗就会有所变味。丧失其原有的韵味,沾上了所谓的“铜臭味”,这是我们在往后发展民俗经济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二)南沙沙田民俗的开发

近年来,广州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提出“城市竞争以文化论输赢”的著名论断。文化部门更是提出了在面向未来建设具有时代气息和富有岭南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进程中,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标识广州形象的文化品牌目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南沙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着力挖掘当地深厚的沙田文化,提升沙田品牌产业,以此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加快中心镇的建设。咸水歌、赛龙舟、舞麒麟因此成为一种特色的文化,在今天得到弘扬。

1、建设生态景区,大力发展沙田文化旅游

南沙区内拥有文化、工业、农业、城市等多种旅游资源和产品,山、河、海、田、岛等各种自然要素齐备,因而旅游资源种类众多,而且组合较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交通区位、景区建设等种种原因,南沙的旅游资源开发较慢,但也正因为此,南沙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南沙自新区成立以来,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当地完好的生态环境,建立了一批具有沙田特色的旅游景点,如湿地公园,颖水公园、万顷荷香等,南沙区政府在发展这些生态旅游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把具有沙田特色的民情风俗贯穿其中,希望以此进行文化上的大开发。2005年首届广州南沙水乡文化节在万顷沙举行,主办单位成功举办了沙田水乡风情展示及文化、民风民俗研讨会、沙田农民体育竞技等17个活动。充分展示了沙田水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沙田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的人文精神,大大提升了地区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2、加大对沙田民俗的资金投入

自南沙建区以来,当地政府就加大了对南沙沙田民俗的资金投入力度,给这些古老的沙田民俗注入了新的活力。自2003年开始,当地政府就投入资金积极组建了男、女子龙舟队,队员共50人。这两支龙舟队在2006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中均夺得国际标准龙亚军的好成绩。另外,自2000年黄阁麒麟舞作为广东省参加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的唯一参赛节目,并以最高分数摘取全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后,黄阁镇政府在2000年~2003年间共投入资金168万元,2004年间投入资金40多万,用以支持麒麟舞的传承工作。而曾经给人一度遗忘的南沙“咸水歌”,在当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民间艺人的努力下,也逐渐成为了“广州水乡文化节”的主角,深受人们的喜爱。

3、对沙田民俗进行重新“包装”

20世纪末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大潮滚滚而来,催动着人们从沉睡百年的长梦中苏醒。人们发现,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传统的方式离开了很远很远,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脱离了封闭农业社会的文化背景……传统的民间文化迅速消亡,匆匆忙忙的人们甚至不假思索,正匆忙匆忙地争着挤向“现代文明”的大厦。一句话,审美习惯、生活习惯变了,也就是说民俗习惯变了。[7]所以,南沙的沙田民俗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与时俱进。也就是说在保留原有的传统沙田特色基础上,对这些民俗进行改良包装,使更多的人了解南沙地区的传统民俗,在经济大开发的同时也能获得文化上的大开发。以此提升该区的文化品位与地区知名度。因此,近年来黄阁镇党委、镇政府高度组织力量对麒麟舞进行大胆改造和创新,一是在麒麟造形方面特邀民间有名工艺厂制作8头新的麒麟,真正体现出“龙头、鹿角、狮身、羊蹄、牛尾”的完美结合、造型威武、憨厚、活泼、色彩鲜明、工艺精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是在舞蹈技艺方面将各套路与南派武术“打长棍”相结合,使其极富技术性和观赏性;三是在阵容方面除保留原民间流行的麒麟舞特色外,大胆地进行改编创新,将原来由1头麒麟独舞改为8头麒麟同时起舞,其中2头大麒麟作为领舞,6头小麒麟作为群舞,大小配合,穿插踊跃,高低起伏,使整个场面充满欢乐气氛;四是在音乐伴奏方面既保留传统,又有新的突破,加入了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得胜令》,使其彰显厚重而鲜明的广东地方特色;五是将麒麟吐玉书所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祈求语改为“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新时代豪言壮语,并将其系在长棍上高举突出展示了广东人民的精神面貌,增强了时代感和渲染力;六是为了适应舞台表演和竞赛演出,在表演时间上将原来30分钟的表演精简为10分钟左右,使表演艺术更精更具观赏性。另外,在陈旧的观念中,有这样的偏见,龙船从桥下的河道通过时,妇女特别是怀孕的女子,是不能站在桥上或从上面走过的,若有人通过,被认为不吉利,说是“压龙头”。随着改革开放,赛龙舟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妇女不能上龙舟的旧观念被扭转。近几年,南沙区打破传统组织了女子龙舟队,并参加了广州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均夺得国际标准龙亚军的好成绩。南沙的赛龙舟也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另外,在以往,被人们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咸水歌”也搬上了舞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南沙旅游观光。

五、 结语

南沙的沙田民俗富有南国水乡特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岁月。在大南沙开发的机遇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获得了现在天高海阔的发展。在这段过程中,南沙的沙田民俗从原来的群众自发组织到现在的政府主导,其固有的内涵不可避免地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而有所变异,但另人值得欣慰的是南沙人民对咸水歌、麒麟舞、赛龙舟这些沙田民俗都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正是由于这样的自我认同意识才使南沙的沙田民俗延续到现在,像他们所说的:“这些沙田民俗是南沙人的骄傲”。

冯宝宝(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