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标家祠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一座四合庭院式的住宅,由套房、回廊、糖坊、碉楼和祠堂等组成,整座建筑是土木结构,青砖到顶,总面积达1357平方米。李国标家祠的核心——祠堂上房。上房有4.5米宽,11米深,面积近50平方米。
家祠前,玉兰树边,有一座旗杆石,上面刻着李国标的功名,可惜阴刻的字体被墨迹描得有些难看。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祖父李国标一举中考,成为武举人。第二年他上京城会试,因为技艺超群,连捷成为武进士。在旧时的武科贡试中,能够连中两元的人不多,于是他被朝廷钦点为“御前侍卫”,属蓝翎侍卫,官阶六品。上房门前的回廊檐下立了两根红石方柱,柱子上镌刻了一副楹联,字体潇洒端庄、清新秀朴。上联是“仕作执金吾薄宦风尘久京洛”,旁边刻“清臣仁兄同年雅属”。下联是“家住神仙窟开门朝暮见罗浮”,侧属“梁启超书”四个字,落款是“江逢辰、梁启超敬赠”,还分别刻上了两人的印章。
“仕作执金吾”是指李国标担任过御前侍卫,“朝暮见罗浮”,指的是李国标家祠位于罗浮山南麓。据李国标孙子所说,梁启超与他祖父李国标同年进京应考,由于大家都来自广东,相互照应,结为挚友。虽然当年梁启超落选,李国标中选为武进士,但是大家交情没有变。后来,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受到慈禧太后的追捕。李国标的父亲得知消息后,担心儿子受到牵连,连忙假装病重,差人到京城把儿子召回家里。于是,只在朝中干了两年的李国标,匆匆忙忙辞掉官职回到龙华家里。
博罗县志记载,光绪十九年8月(公元1893年),康有为和惠州文化名人江逢辰到罗浮山游玩,根据梁启超的活动序年表载,梁启超就在这一年随老师康有为畅游罗浮山。李民治老人说,他父亲曾经告诉他们,梁启超游览了罗浮山后,就与江逢辰一齐到李国标家做客。李国标见故人到访喜出望外,赶紧摆出好酒盛宴招待他们。分手的时候,李国标要求他们为家祠撰联,江逢辰和梁启超两人都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对联由江逢辰撰文,梁启超挥墨书写。李国标把这副对联当成家宝,请匠人将内容精心刻在家祠内两根红柱子上,留给后代欣赏。据悉,早在1985年,该家祠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屋内由梁启超手书的楹联更是成为外人探幽的对象。
如果进入里面,赫然可见神龛上有一块红底金字的木制牌匾,牌匾上刻有“钦点御前侍卫”六个大字。光绪帝御赐的“钦点御前侍卫”木牌匾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送由县博物馆珍藏,现在家祠中悬挂的木牌匾是后人仿制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