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最敬爱——周总理

家乡区县: 广东省陆丰市

     周恩来在黄厝寮睡过的床
     八月,军旗招展。
     八十二年前,南昌城下枪响,神州为之地动山摇,共产党人开始打响了反抗国民党迫害第一枪,向世人庄严宣告人民军队的诞生。辗转入粤的起义部队,浴血潮汕,血雨腥风中抵达陆丰。
当年起义部队为何会选择入粤?途中如何躲过敌人的围追堵截?海陆丰这块举世闻名的红土地,纯朴的人民给了险境中的人民军队以怎样的真情?身患重病的起义部队总指挥周恩来,如何得到中共海陆丰党机关和人民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他们又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穿过略显逼仄、灌木丛生的乡道,我们来到了地处碣石湾畔的陆丰金厢镇黄厝寮村。莽莽大山下的小村,依然荒凉,密密匝匝的民房,大多数是海陆丰民居常见的“三间过二伸手”。在知情者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一间门口挂有两块碑刻的房子:左边幼麻石竖碑写的是“周恩来抢渡碣石湾居址”;右边汉白玉石横刻“周恩来活动居址”。这便是我们此行的寻访地了……

    血雨腥风 黄秀文二接密信
    1927年,碣石湾畔,惊涛拍岸。
    金秋10月的15日中午,中共陆丰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收到了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派人送来的信函,只聊聊数语:“我陪三位负责同志来南塘,拟在金厢雇船去香港,希你设法完成这个任务。”
送信的是南塘地下党员郑仲的弟弟郑阿健。家住金厢黄厝寮村年仅23岁的黄秀文,与杨石魂早在1925年的革命运动中就相互认识。黄秀文当即回信,表示出港一切事项由他负责安排。就在当天的下午,黄秀文再次收到杨石魂的来信,信上写道:“绝密!即晚九时,派两个可靠的党员到所城岭迎接周恩来同志、叶挺军长和聂荣臻同志。必须绝对保密……以保证首长安全!”黄秀文看了这封信后,一阵兴奋,又一阵紧张,他明白这是极严肃和极重要的大件事。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此时的杨石魂和信里提到的那些人在那呢?这要从头讲起。
     10月4日上午(一说5日),浴血奋战潮汕的南昌起义军领导人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叶挺、聂荣臻、吴玉章、潭平山、张国焘等,在中共汕头地委书记杨石魂向导下,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从普宁到达陆丰甲子镇,歇于红楼,即是现在的陆丰甲子粮管所。彭湃、贺龙、刘伯承、林伯渠、廖乾吾等,在普宁县党组织负责人之一黄昌业引领下,接踵而至。从左方撤出的二十师七十团团长董朗率所在余部900多人,会同董正荣带领的队伍及沿途收集散兵共1200余人,亦于5日晚到达甲子,部队分散在甲场和旧衙门等处休整。
     起义军另一支突围队伍300余人枪,在团长徐成章率领下,几经周折于7日前后到了陆丰南塘,与中共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取得联系。黄秀文亲自送他们到群众基础较好的碣石区虎布、湖坑、革洋等处宿营,受到当地群众热情接待和慰劳。团长徐成章根据上级指示,先将200多支枪赠与当地农军。第二天,部队在黄秀文陪同下,转移到金厢区的洲渚等乡村。第三天,在当时金厢区负责人张家骥协助下,由贫农黄盼等驾驶着生产用的渔船,将该团战士送抵香港,他们临行时又将最后80多支枪送给了洲渚村农军。团长徐成章和一位姓缪的连长带着警卫员到金厢黄厝寮掩蔽等候消息。其他突围出来的人员,大部分经惠来葵潭进入陆丰东南部,其中起义军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一行先到陆丰湖东,然后转往惠来神泉乘船去香港。
     南昌起义军直接打进广州夺取广东政权战略决策至此宣告失败。
潮  汕方面革命军的失败,使广东局势急转直下,中央不得不暂时放弃以大军夺取广东政权的部署,指示:“叶贺之残余部队应积极拥护农民暴动,剩余之枪支尽数武装农民。”按照流沙会议决定的方针:除应留在海陆丰坚持斗争的之外,其余分散转赴香港回上海党中央。在时任陆丰县临时政府委员刘友仁等人组织下,甲子群众积极筹措钱粮、船只,接待起义军部队。10月7日,贺龙、潭平山、林伯渠、吴玉章、张国焘、姜济寰(国民党左派人士、江西省政府代主席)及部分团、营级官佐从甲子港乘木帆船出境,安全到达香港。
      周恩来等领导则于10月6日随留在海陆丰坚持斗争的二十四师七十团团长董朗及他率领的部队,继续西下到达南塘区的建宁寨村。由于周恩来病情转重,叶挺、聂荣臻等劝阻他勿随部队前进,而到香港去治病。于是,董朗率部告别了周恩来等首长,于当晚到达博美地区。此时形势十分危急:东面有敌陈济棠、徐景唐、黄旭初部追兵;西面海丰、陆丰县城驻扎着敌军陈学顺团;驻扎陆丰县城郊的二十军余部已准备接受敌军缴械收编条件;北面河田等地有黄绍蛇部2000多人;南面是浩瀚大海,对二十四师十分不利。为了挽救起义部队,中共海陆丰党的领导人郑志云、张威等,冒险赶到博美与二十四师董朗等领导取得联系,并介绍了海陆丰的革命形势,这大大地鼓舞了起义军斗志。尔后派溪乾乡农民武装骨干孙阔嘴等为向导,越过广汕公路,绕道陆丰八万、大安,进入新田区(现属陆河县辖),于7日下午到达新田参城乡,受到当地农会和群众热情接待。
     部队稍事休息后,当晚安全抵达农军驻地——陆丰激石溪(现属陆河县辖),实现了革命武装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目标。在进入激石溪的路上,在个别动摇分子的煽动下,有近百人于傍晚退回新田,被昂塘杨作梅地方武装缴械,部分士兵被其收编。
       9日,二十四师开进海丰朝面山。
       12日进驻惠阳中峒,并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第四团。董朗任团长。南昌起义军正式抛弃“国民革命军”番号,树起“工农革命军”的大旗。
红二师在海陆丰配合农民武装第三次起义,在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风声鹤唳 歇息湖东薛氏宗祠
       董朗率队离建宁村后,周恩来、彭湃、李立三、恽代英、叶挺、聂荣臻、刘伯承等领导人,在南塘农军第九队队长郑尧等人护卫下,由湖东区团委书记黄万里迎接到湖东竹湖村薛氏祖祠下榻,生活起居由村农会领导人薛洪如负责料理。当天傍晚,竹湖村又开来一支40多人的起义军,住进祠堂,并在祠堂后山上设哨站岗。安顿完毕,周恩来同叶挺等领导人,与黄万里、蔡其玉、薛宗芳等中共湖东区负责人一起,研究遣散起义军官兵的方案。周恩来还抽空看望了住在这里养伤的区税收人员薛立龙。他在端午湖东一次武装暴动中受伤。周恩来与薛立龙促膝谈心,并送给两盒药膏,教他消毒清理伤口。
由于湖东可以过香港的船只少,急待护送过港的兵员多,更兼周恩来同志身患重病,高烧不退,急需医治,不便在拥挤的情况下登船西渡,大家决定不再在湖东等待而转移到金厢港治病之后出去。10月7日,彭湃、李立三、恽代英、刘伯承等领导及起义军战士告别周恩来等同志,进入湖东区内,歇于妈祖宫,当天从湖东吴宫码头乘坐“永庆利号”货船西渡香港。该船为湖东一李姓私人船,常替商贾载货往返香港。10月底,身在香港的彭湃再次返回海丰,领导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
      他迅速找到七八个党员骨干,分头派往所城岭、观音岭、金厢港口监视每个据点的敌军,安排好保密和警戒工作。日落时分,再派员往所城岭迎接首长们。而南塘方面,为保证周恩来等同志的安全,郑仲、郑端阳等找来了十多套便服,各位领导人和警卫人员均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准备前往金厢。临别时,周恩来同志来到隔壁茅屋郑仲老母亲的住处,与老人家道别,他见郑家一贫如洗,郑母用麻包袋作被子,时已深秋,早晚冷风袭人,遂将随身用的红色毛毯送给郑仲母亲,并赠给郑仲一件军用虎皮毯子。后来这两条毯子被传说成了神品,说白匪来了盖上它,就不会被发现;上山露宿时,毛毯的周围一米内没有露水;老少盖后安康快活,等等。红色毛毯为郑仲保存,至 1949年交陆丰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博物馆予以复制,并在南昌、广州等地博物馆展出。
病中的周恩来坐上用竹椅扎成的担架,由兰湖村青年郑妈葵、郑妈均、吴民等抬着,郑阿健在前探路,郑泽生、郑太通、郑开云等农会武装骨干护送,向金厢方向出发。
夜色朦胧,秋风阵阵。到达锁城岭时,金厢区自卫队中队长胡汉奎、小队长李秀等几位精明强悍的农民武装人员已在岭上等候多时了。周恩来等同志立即被接往黄秀文的家乡,安置在黄秀文自家一座靠山边的三间过房子居住。已住在黄厝寮的徐成章和另外3个官兵,与周恩来等领导相会后,担负起保卫周恩来、叶挺和聂荣臻的任务。
      周恩来的生活起居,由黄秀文的父亲黄依成专门料理。当黄依成被介绍给周恩来时,周恩来高兴地握着他的手,风趣地说:“麻烦你了黄大叔,我们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二毛钱,你老人家就按这个标准给我们当管家了。”随即交给二十多块大洋,逗得憨厚的黄大爷连说“没问题,没问题”。
妙手回春 周恩来化险为夷
     翌日,狂风暴雨。
     周恩来因染疟疾兼着了此风寒,持续发高烧,急需医治。
当时黄厝寮村没有医生,镇上敌人盘查又严,要乘船赴港,海上风急浪大。遵照叶挺军长的意见,黄秀文与驻溪碧村指导陆丰东南工作的中共陆丰县委宣传部长陈谷逊取得了联系,汇报了有关情况,并请县委尽快安排为周恩来同志治病。
10月17日,陈谷逊来到黄厝寮,传达了县委的指示:“请周恩来同志转移到溪碧村,今晚行动,那里已有一位可靠的老中医。”叶挺、聂荣臻当即决定与周恩来一起行动。是晚,周恩来一行在夜幕的掩护下向溪碧转移。
     溪碧村的农会干部和党员骨干接到县委的通知,早已做好了接待首长的准备工作,安排武装人员站岗,并请来了距离溪碧村3公里外的大塘村(今桥冲镇管辖)老中医卢阔先生等候着。周恩来等一到达,即被安顿在一位热心革命的农民陈水珠家里。卢阔先生立即诊脉,继而紧皱眉头说:“病得不轻啊!怎么现在才看?”关切之心溢于言表。周恩来同志报以微微一笑。老中医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位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首长、南昌起义的总指挥。他们是历尽千辛万苦,行程2000余里才来到这个偏僻的小村庄呀。服了三四天中药后,周恩来同志的病情明显好转,精神爽快,只是病状还未痊愈。因怕走漏风声,日久梦多,叶挺军长决定再次折回黄厝寮,一等海浪平静,马上抢渡香港,让周恩来同志早日到香港就医。
22日下午,周恩来等再度回到黄秀文家居住。
“彪刀”显威 周恩来抢渡碣石湾
      10月23日,船工告知黄秀文,风浪已小,可以启航赴港。
是晚,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和黄大爷握手道别,与徐成章、警卫人员等,在黄秀文和杨石魂护送下,从黄厝寮出发,步行20多分钟后,绕过洲渚村,来到金厢滩海边的几块大礁石旁,登上小舢艇,驳上一条5吨位,名为“彪刀”的运输船,开始抢渡香港。该船系由洲渚村农民武装战士黄明东,受黄秀文委派到海丰县海埠墟雇来的,全程租金100个大洋。
当朝阳从海面上升起,阳光把大海、沙滩、礁石染上一层金黄时,周恩来等南昌起义领导人已顺利出发,航行在茫茫大海中,驶向新的革命征途。

dadadaadda(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