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大件事

家乡区县: 广东省信宜市

凌十八起义
公元1850—1852年,信宜暴发一场农民起义,当时轰动整个粤西地区。起义首领叫“凌十八”。故历史上叫做“凌十八起义”。凌十八(1819—1852)名锦才,因排行十八称为凌十八,是信宜钱排人。1849年前往广西金田村参加洪秀全的“拜上帝会”,第二年春回到信宜钱排大寮组织拜上帝会,聚众宣讲,进行拜旗起义。起义军发展到三千多人。知县宫步霄知道后,亲自率队前往“征剿”,镇压拜上帝会。凌十八奋起反攻,取得胜利。1851年1月,凌十八率军四千人进取广西,攻入玉林州城,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已北进,起义军北进受阻,战斗很激烈。7月10日,凌十八率兵转移到信宜与罗州交界的罗镜圩安顿下来,继续筹粮扩军,加筑工事,抗击清军。广东巡抚叶名琛前来督剿。由于起义军受困,粮断弹尽。6月12日,清军分三层十五队进攻罗镜圩,凌军奋起还击,无法抵挡,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凌十八也跳井就义。
大洪国起义
继凌十八起义之后,又一场农民革命风暴席卷了信宜大地。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就是广东天地会的首领之一,农民政权“大洪国”的建立者陈金缸。1857年,陈金缸在广东怀集称南兴王,建立“大洪”政权。1861年,陈金缸率部绕道广西岑溪进入信宜,一路打破清军和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直扑信宜县城(当时的县城在镇隆)。县城守军和大小官员望风而逃,起义军不战而攻下镇隆。陈金缸在信宜仍称南兴王,建立“大洪国”,将学宫作为皇宫府。其势力拓展到茂名、化州、电白以及廉江的许多地方。1864年9月,大洪国的重要将领郑金叛变,诱杀陈金缸,献城投降。轰轰烈烈的大洪国起义遂告失败。
怀乡起义
1927年12月16日,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和信宜县委领导200多名信宜农军,为配合广州起义发动了怀乡起义。当天中午,起义军司令部在怀乡大营地召开庆祝大会,朱也赤代表革命政府宣布:建立怀乡区苏维埃政府,实行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并处决反动区长周植盛。12月18日,广州起义失败,国民党信宜县府将派大批兵力前来“围剿”。为避敌锋芒,12月23日起义军安全冲出重围,转移到洪冠,留下17名骨干在洪冠坚持斗争,其余分散隐蔽。
桄榔武装起义
1945年2月2日,信宜特派员陈志辉领导武装起义。当晚,起义队伍四十多人分为两队,一队攻打桄榔(今镇隆)东乡公所的20多人,由林骥、练松林率领,半夜12时,由内应林仲豪开门接应,不发一枪即攻下桄榔东乡公所,缴枪十多支,接着拉队往龙登冲收缴地主林佐光的枪支和开仓夺粮;另一队攻打桄榔西乡公所的20多人,由甘耀楷、林寿祥率领。由于内应林俊耀、林俊昌事先被敌发觉,他们已被监视,当我军到达乡公所时被敌开枪扫射而撤退。起义次天,敌军100多人赶来清乡扫荡。我队伍被迫化整为零,起义遂告失败。游击队员林俊昌、党员林俊耀被敌押解回县城后,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忠贞不屈。于同月10日,在镇隆圩尾英勇就义。
信宜解放
1949年10月22日,中共高州地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司令员王国强令十五团从北面直攻信宜县城;令中共高州地委委员车振伦率领陈庚桃起义部队(原保九团)从东面柴口向信宜进攻;令打入国民党信宜县自卫总队任副总队长的共产党员陈达增策动该队副总队长兼第一大队长麦国起义,麦国见到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同意起义,由陈达增指挥官兵400余人起义。国民党县长陆祖光仓惶出逃,信宜县宣告解放。

hellokitty(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