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依附于武汉,带动城乡发展。
孝感上下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战略,不断加大工业强市力度,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工业化水平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市州的位次得到提升。但经济发展上也存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仍然不合理、经济产出有待在发展中进一步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
纵向比较:五年来孝感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以来,孝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孝感GDP总量达到了958.16亿元,是2006年的2.4倍,五年间年均增长14.7%,快于“十五”平均增幅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是孝感历史同期发展最快的时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4.9%,排名居第六位。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特色农业初具规模。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为195.11亿元,比2006增加了95.52亿元,年均增长5.5%。增加值总量占全省的7.6%,在各市州中居第五位。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0.4%,比2006年下降了4.5年百分点,高于全省7.3个百分点。农业呈现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多元结构。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增强。2006年以来,全市依托优势农产品基地,发展规模以上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329家,初步形成了以粮食、茶叶、油料、家禽、生猪等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坚持把订单作为连接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红线,由龙头企业与农户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签订生产合同,由企业指导基地农户按合同规范生产,按合同订价收购,保障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切实降低了农民生产的风险。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紧紧围绕生猪、蛋鸡、鹌鹑、肉鸡等产业,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促进生猪产业基地建设、蛋鸡产业基地建设、鹌鹑产业基地建设、肉禽产业基地建设、禽肉蛋产业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区。2011年,全市生猪出栏336.07万头,比2006年增长53.1%,年均增长8.9%,生猪出栏居全省第七位。家禽出笼1.22亿只,比2006年增长71.1%,年均增长11.3%,居全省第一位。 禽蛋产量34.79万吨,比2006年增长76.3%,年均增长12%,居全省第一位。
创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和知名商标。孝南朱湖糯米、肖港小香葱和孝昌太子米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第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我市鸿翔鸭肉、孝丰香米、祥飞精制米、唐宋白花菜、余福盛鱼面、管氏茶叶等11个孝感农产品被授予 “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
工业生产逐步加快,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呈逐年加快趋势。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88.79亿元,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长25.6%。总量占全省的4.5%,在市州中居第六位。
市场主体快速扩张,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截至2011年底,全市规模以上(老口径)工业企业1306家(新口径2000万及以上企业有837家,截止2012年上半年924家),比2006年净增574个。在新口径规模以上企业中,大型企业6家,中型企业124家,小型企业707家,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12家,比上年的206家净增106家;过10亿元工业企业17家,比上年的9家净增8家,其中湖北宜化双环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亿元,是孝感市最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品牌战略顺利推进,主导产品竞争力增强。孝感市2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多家企业的100多种产品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湖北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86个,有13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孝感牌麻糖、云梦楚河牌鱼面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福星牌钢丝绳、宏博牌食用盐等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福星”商标和 “富思特”商标等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业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钢丝绳系列产品、重型平板车、竹纤维布料、光学仪器、电子真空开关管、动平衡试验机、曲轴磨床、塑料薄膜、童车、粮食机械、智能机器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和中南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一批 “中国之最”和“中部地区之最”。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基础产业功能得到提升。2006年以来,孝感进一步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优化。五年来,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4.6亿元,年均增长40.0%。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729.92亿元,是2006年的5倍。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奠定了基础。
投资明显提速。 大项目明显增多。从城镇投资来看,2006年孝感市在建的亿元项目只有47个,而且最大的项目近5亿元,而从2007年开始,孝感市亿元项目明显增多,2011年,全市在建亿元项目达到199个,比2006年增长3.2倍多。
自2006年来,孝感市完成工业投资1030亿元,孝感华中高理电子、汉川银鹭食品、应城新都化工、安陆爱仕达电器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成为孝感市规上工业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为全市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五 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3.52亿元,2007年突破200亿元,实现218.2亿元。从2007年起每两年零售额总量增加100个亿,到2011年零售额突破400亿,达到457.16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4%。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过百万元的周期逐步缩短,消费市场规模扩张进入一个新阶段。
消费热点增长明显,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全市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2.0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5.06亿美元,年均增长20.4%,其中出口总额从1.29亿美元扩大到3.76亿美元,年均增长23.9%。
(二)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工业化水平提高
经济结构呈“二三一”型。2011年孝感三次产业结构为20.4:47.3:32.3。与2006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4.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9.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4.8个百分点。 孝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工业化中期。我们参照《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采用指标体系从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等五个方面对2011年孝感工业化的进程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是,2011年孝感工业化综合得分为55.9分,处于工业化中期(33-65分),比2006年的26.5分提高了29.4分,由“十五”的工业化初期步入了工业化中期的“门槛”。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人均GDP两类指标贡献最大,分别提高12.5、11.2个百分点,其次是产业结构类提高2.52个百分点。这三类指标的提高与五年来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城乡统筹力度加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显著提高
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城镇居住人口153.5万人,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城镇居住人口突破200万,达到221.5万人,比五普净增加68万人。 2011年孝感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231.5万人,比 2006年的181.97万人增加49.53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006年39.0%提高到47.99%,平均每年增加1.8个百分点。
2011年,孝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888和7029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84.0%和210.7%,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7%和11.6 %。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08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57.5%和85.3%。
(四)人口、资源、环境初步走上协调发展的轨道
五年来,全市人口增长进入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48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7‰,死亡率为10.08‰,自然增长率为0.89‰。全市集中式饮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5%,绿化覆盖率达到40.2%,森林覆盖率24.3%,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5%。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