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茶历史
纳溪茶历史悠久,饮茶之风始于周时,到汉时行栽培、迄魏晋而大盛。《中国名茶志》中唐代名茶列有“泸州茶又名纳溪茶”,宋代名茶列有“纳溪梅岭茶”的记载。据史考,在陆羽《茶经》中记有 “剑南下列八个州都属产茶区:即彭州、锦州、蜀州、邛州、眉州、雅州、泸州、汉州……”,并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纳溪茶的地理条件
纳溪拥有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纳溪是最适合发展特早名优茶的区域。
每年二月中下旬即可采制一芽二叶的毛峰型名茶,农历春节即有新茶上市。纳溪特早茶不仅“特早”,而且品质优良,外形扁平挺直、色泽黄绿鲜活,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匀亮。独特的气候、水资源和水质、地形地貌和土质,为“纳溪特早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纳溪特早茶
“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涵盖了纳溪12个镇176个行政村,保护区东西宽41km,南北长46km,保护区内宜种植“纳溪特早茶”2万公倾,产量2.5万吨。
“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内特早茶生产严格纳溪特早茶栽培技术标准,严格按农业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一般选择抗病虫能力较强、经审定的、无性系中小叶类的绿茶优良品种,并在种植前按GB11767要求对苗木进行质量检验和植物检疫。“纳溪特早茶”的定植管理、施肥、耕作、病虫害防治、采摘、运输、保鲜、加工等均实行严格的工艺和技术标准。
纳溪特早茶生产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纳溪特早茶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注明无公害食品标志、产品名称、产地、商标和日期等。
纳溪是全国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和宜宾并称四川最早早茶产区。每年出产的茶叶比省外和全国茶区早15天左右,是四川省唯一的“特早茶名茶之乡”。正因为早,“最早茶”采摘特别费事,尤其是纳溪著名的独牙茶凤羽茶,采摘下来的新茶,不过米粒般大小。一斤最好的凤羽茶里面约有茶芽5-8万个。即使是采茶高手,一天采摘鲜叶也不过两到三斤。
纳溪特早茶地位与荣誉
挖掘特有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纳溪区近年来以 “优势优先”的思路打造茶产业,引进福选9号、福鼎大白茶、乌牛早、平阳特早等一批名优品种,建立起名优茶生产基地和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截至2011年,纳溪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到4188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4.5亿元。全区茶叶加工企业增至40家,拥有国家级名牌产品泸州凤羽和省级名优农产品瀚源有机茶等知名茶叶品牌。纳溪区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是泸州市第一位。特早茶产业已成为了纳溪最具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和支柱产业。2011年12月,纳溪特早茶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农业部评审,进一步提高了纳溪特早茶的档次和身价。
护国镇生产的“泸州凤羽”茶已相继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成都)国际茶博会金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多项殊荣,目前已发展无性系良种早茶2.35万亩,建成了四川特早名优茶示范园区。
2012年2月18日,在中国泸州·秀美纳溪第三届华夏特早茶节上,农业部正式批准并授予纳溪 “特早茶”地理标志。“纳溪特早茶”也成为全国绿茶行业的唯一地方性品牌(农业部公告2011年第699号)。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847540272?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ZX2014writer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sichuan/naxi.html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84754027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