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眉山寺

家乡区县: 广州市白云区

眉山寺位于市桥镇东北部,番禺迎宾路立交桥东南面的黄编村境内。始建于明代的正德元年(1506年),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由苏东坡后裔苏渲所建。为了缅怀这位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诗人,遂以苏东坡原藉眉州眉山(现四川省眉山市)命名,故称眉山寺.

眉山寺乃番禺佛教圣地。然而,自建成伊始,久经沧桑,历遭浩劫。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得到社会各界善长仁翁暨港澳同胞的热心捐助,才得以将大雄宝殿修葺一新。寺内植有纪念苏东坡的老榕树,枝繁叶茂,虬枝盘根,蔚为壮观。

很容易找到。查阅资料时看到一篇2007的报道《500岁眉山寺 现仍属无证经营》,大意是:眉山寺,至今已有500年历史,这样一家信众众多的寺庙,却还是“无证经营”。现在的眉山寺得到了捐助,1993年重建并一直由村集体管理,期间曾经聘请过几位僧人常住并对外开放。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以及佛教节日,有大批信众前来参拜。十多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及巿桥镇等各级政府与黄编村委接触,希望将该寺纳入管理,登记开放。但经多次协商,最后村委会都以村民集体反对为由而没能达成共识。因此,该寺新建的大雄宝殿一直关闭,未对外开放。阻碍登记的主要原因是利益问题。“一是村民的情感利益,这个寺庙是该村祖辈传下来,登记为合法场所后,将由佛教的专业僧人来管理,村民的情感受不了;此外是经济利益,每年该寺的收入都达到数十万,由村外人来管理,担心利益流失”。现在该寺已经陷入一种尴尬状态了,寺庙范围大,但使用面积小,造成资源浪费。“
今天的眉山寺是大雄宝殿大门紧紧关闭;供桌上的灰尘堆积如山;梁柱上的蜘蛛网纵横交错;门上一把锈迹斑斑的大锁也耷拉着脑袋,彷佛在向人们发出无声的抗议,因为这不仅仅锁住了殿堂,也锁住了信众们渴求佛法慈光照耀,法乳滋润的心田。据不完全统计,黄编村及周边的信众人数己达2000余人。随着信众的逐渐增加,如何让他们能在一个合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序开展宗教活动,使之早日发挥应有的功能已迫在眉睫。
兹逢盛世,海晏河清,政通人和。宗教本身对现实社会起着文化传承、淳化民风、心灵安顿、社会服务的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会产生积极因素。有鉴于此,开放眉山寺,既是四众弟子共同期盼,也是时代的需求。
据悉,关于眉山寺开放一事近期已取得积极进展。
2013年7月19眉山寺正式交由广州市佛教协会管理,由如心法师主持寺务。

曾荣(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