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是河洛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

家乡区县: 郑州巩义市

       河洛文化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巩义位处中岳嵩山(崇山)的北面,黄河与洛河汇流之处,《逸周书•度邑解》:“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国语•周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文献记载,巩义市确处在河洛文化的核心要害之处,是河洛文化重要的实物载体和历史见证。我国著名的古史学家、考古学者徐旭生先生,在全面深入研究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于1959年夏天,以70高龄率队赴豫西作“夏墟”的考古调察,其中就有巩义市在内。足见在徐先生的心目中,巩义在探索“夏墟”当中的重要位置。当时我与几位青年,跟随徐老同行,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到巩县(巩义市),时间过得很快,50年过去了,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是1993年的第一次炎黄文化与河洛文化国际会议就是在巩义市举行的,在这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收获丰富。今年第七届河洛文化国际会议又在巩义市举行,更加体现出巩义市在河洛文化中的重要性。现根据我的学习所得,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实际,参考自然科学碳—14侧年的数据等,将巩义市处在河洛文化的重要位置的事实,以及在巩义市四周围河洛文化的分布情况,扼要论述于下,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河洛文化的范围,小指以嵩山为中心的四周平原地区,特别是颍水谷的上游登封、禹县一带以及巩义、汇师洛阳平原在内。大指西到陕西华县、潼关一带,东到郑州、开封、商丘一带,南到南阳地区,北到济沅及晋南。
       现根据田野考研的调查和发掘情况,将巩义市境内以及四周围了解到的一些有关河洛文化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于下,使我们对华夏文明根在河洛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巩义市位于黄河南岸,京广铁路以西,伊洛河与黄河相交汇的三角台地上。洛河与黄河相汇流处,史称“洛汭”。1992年5月,通过河南省文物工作者的考古调查,在洛河两岸大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后发现河南龙山文化遗址5处,二里头文化遗址3处。其中石灰务、花地咀两遗址,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直接相迭压;滩小关、伏羲台、康沟遗址则与仰韶文化、商周文化遗物共存;神都山遗址仅见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稍柴遗址,1959年发现,位于巩义市境内伊洛河与鸟罗河相交汇的三角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4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1960年4月至9月和1963年10月,经过两次发掘,面积共690平方米。根据文化的迭压和灰坑的打破关系,以及陶器的形制花纹等方面推断,遗存大约可分为四期。其中第一、二、三期相当于二里头遗址的第一、二、三期,第四期相当于郑州二里岗期上层文化。根据碳—14最新测年的数据,二里头第一期的年代为公元前1880年,则它不是夏代的始年,夏代的积年在二里头遗址的第1—3期文化之内,到二里头遗址第4期,历史已跨入商代的纪年之内。花地咀遗址,位于伊洛河汇入黄河的南面台地上,西南距巩义市约11公里,距“洛汭”约2公里的站衔镇北瑶湾村南侧。遗址为1992年由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及巩义市文营所对洛汭地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坐落在高出河床约80米的台地上。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研文博学院在2001年6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证实遗址有“新砦期”遗存。2001年9月和2003年3—5月,以及2004年6—8月,他们对遗址进行普探和正式发掘。发现有房基、祭祀坑、陶窑和灰坑等遗迹和玉璋、玉𨱆、玉铲、玉琮等珍贵遗物以及骨、石、蚌、卜骨、贝细石器等。花地咀遗址“新砦期”遗存的发现证实文献记载中“洛汭”对夏王朝的重要性,从而也证明巩义市在河洛文化中的重要性。
       巩义市的四邻,西接偃师、南接登封、东南接新密市、东接荥阳、北面为黄河。著名的中岳嵩山(崇山)正处在巩义市的南面,北面有黄河,东西两面是古今,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形势佳胜,有山有水,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巩义市自古以来即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是不言而谕的。如在巩义市境内,就发现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新砦期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等古代文化、唐代的著名诗圣杜甫老家即在巩义,北宋皇陵也在巩义,还有历代石刻造像等名胜古迹,还有现代著名的豫剧演员常香玉家也在巩义等等,从而说明巩义市自古至今,都是一个人文会萃的胜地。
       再扼要地从巩义市四邻的情况来看,南面的登封县,在告成镇发现有夏禹的都阳城,即王城岗遗址,已经发现有属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城和宫城,大城面积30000平方米,为目前发现的河南省河南龙山文化城之最,出土有玉琮、白陶、残鬶铜片、刻划文字等。说明王城岗遗址可以确定是文献上记载的禹都颍川阳城,其重大学术价值,不言而谕。其次比较重要的遗址还有玉村、石羊关等。禹县经过发掘的遗址有瓦店遗址出土有成组非常精美的陶器和玉器等。东南面的新密市发现有十分重要的新砦和古城寨遗址等,发现有“新砦期”文化,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中间的缺环联接起来,其重要学术价值,无庸赘言。北面济沅有庙街遗址等。东面有郑州洛达庙、大师姑、郑州商城等遗址,西面有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灰咀、洛阳东干沟、矬李等,临汝有煤山,渑池有郑窑、伊川有南寨、陕县七里铺、山西夏县东下冯、襄汾陶寺遗址等。由以上不完全的举例可以看出,巩义市四周围的河南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分布是普遍的,密集丰富的,由此可以证明,巩义市在华夏文明,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夏商文化遗址的分布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证明文献记载的“洛汭”,即“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昔伊、洛竭而夏亡”、“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等是完全正确的,与考古实物资料的发现是完全相符合的。
      五十年的考古实践证明,我们遵循以文献记载为依据,与考古实物资料相结合,利用碳—14测年的数据等来探索夏商文化,探索华夏文明的发展和形成,方法是正确的,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要更加化力气地宣传巩义,重点做好巩义市内的探索夏商文化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工作,使巩义市成为名符其实的一颗闪亮的明灯,提高巩义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那种毫无事实根据的,要我们将探索夏文化的工作,从豫西、晋南移到“河济之间去”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的。科学研究提倡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后,我们仍将遵循这条正确的道路继续不间断的走下去,值到最后完全证实华夏文明“根在河洛”,核心地区是在巩义一带。那种主张将探索夏文化的重点转移到“河济之间去”的说法,只能将探索华夏文明,探索夏文化的工作,引向岐途。

 

hxx(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