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底沟文化的代言人——高陵杨官寨

家乡区县: 西安市高陵县

在陕西省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四组东侧泾河左岸,掩埋这样一座城市,它存在于数千年前,规模巨大,或许就是关中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亦是庙底沟文化的代言人。庙底沟类型文化的分布范围包括陕西关中、山西南部以及河南西部的广大地区,而且影响范围很大,是仰韶文化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类型。

2004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高陵杨官寨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揭露面积达16485平方米。 发掘范围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发掘面积约5615平方米,发现各类房址23座,以及仰韶时期的灰坑496座、陶窑10座、瓮棺葬8座等,出土陶器5273件、石器353件、骨器303件、蚌器16件。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和半坡四期文化遗存。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发掘区南端发现了成排分布的半坡四期文化的房址和陶窑。房址共17座,基本上是平面呈“吕”字形的前后室结构,前室一般是地面式,后室则为窑洞式,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窑洞式建筑群。在房址和窑址附近的灰坑中出土大量陶器、陶坯残片和个别制陶工具。这一区域可能是当时的作坊区。

2007~2008年,在遗址北区的发掘面积达10870平方米,文化堆积主要属庙底沟文化遗存。共发掘仰韶时期的各类房址26座、灰坑334座、陶窑16座、瓮棺葬24座等。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聚落环壕。经初步钻探,环壕平面大致呈梯形,基本上为南北向布局,周长约1945米,壕内面积达24.5万平方米,壕宽6~9、最宽处约13、深2~3米。环壕西部发现一处门址,宽约2.7米,在门道两侧的壕沟堆积中出土大量陶、骨、石器,器物大多成层分布,保存基本完好。本次工作对聚落西门址、环壕的东北角、西南角等部位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

通过发掘,基本搞清楚了该遗址不同时期聚落的布局,遗址南部多为半坡四期文化居民聚居区,北部则是庙底沟文化的聚居区。大量半坡四期文化遗存的发现,丰富了关中中部地区特别是泾渭两大河流交汇地带该文化的内涵,尤其是遗址南部制陶作坊的发现,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北部发现的庙底沟文化环壕聚落,保存相对完好,为探索庙底沟文化的聚落布局与社会结构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该聚落规模巨大,或许就是关中庙底沟文化的中心聚落,还有线索表明它很可能是一座庙底沟文化的城址。

我是杨阳,我为家乡高陵代言,感谢支持!

我的个人网页:http://wm23.cn/yang1466685298;

我的梧桐子:http://wutongzi.com/uc/69824484.html

网络营销词条http://www.wm23.com/wiki/uc/84851.htm

 

记忆里的蓝精灵(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