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

家乡区县: 保定市唐县

她叫刘改荣,是唐县雹水乡黄金峪十三队唯一的老师,她所在的村子是黄金峪的一个生产队,离主村有七里地,这里四面环山,有四五十户人家,交通极为不便,当年没有路,常常是人拉肩扛,翻山步行;条件艰苦,靠天吃饭。以前学校破烂不堪,更没有什么教学设备,以前来的老师多则半年,少则两个月,甚至几天就走了。可她却留了下来。一个老师的学校,一群孩子的妈妈,一份执着的守候,一干就是28年。
那年她高中毕业,经过培训考取了新能源建设技术员资格,准备去县城上班。一家人都替她高兴,可是父亲却没有一点儿高兴的样子,在刘改荣几经追问下,父亲终于吐露了心声。父亲说:“蓉儿呀,村里穷,老师来一个走一个,村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我是村干部,你是我的女儿,有文化,你留下来吧!”听了父亲的话,刘改荣左右为难,留下来就意味着永远失去去县城工作的机会。在那段日子里,看着父亲日益苍老的面容,看着村里衣衫褴褛的乡亲们,看着村里终日乱跑的孩子,她好像明白了父亲。刘改容从小长在这里,亲身体会到这里的穷这里的苦。乡亲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这样穷下去,终日奔波劳碌,这都是没有文化造成的。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她依然选择了留下,这不仅是父亲的期盼,乡亲们的心声,也是她终身坚守的动力。</?xml:namespace>
当时的校舍非常简陋,是过去生产队放农具的小窑洞,到处都是裂缝,下雨时,雨水顺着裂缝滴到教室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根本无法上课。教室没有窗户,没有电,也没有黑板,刘老师从家里拿了一块木板当黑板,从此开始了她的教学生涯。九七年,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孩子们终于搬进了新学校。院子里坑坑洼洼,为了给孩子一片平整的场地,刘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担土,平整场地,用了一年时间终于为孩子们平整了一亩多的活动场地;没有水井,她只能到远处去挑,每天三担水,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常年的劳累,刘老师落下了一身的毛病,左腿严重静脉曲张,一碰撞就起个大包,医生说,这是长时间站立造成的。
她的学生不仅有小学生,还有学前班,孩子们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给孩子们剪指甲.洗脸.梳头.系鞋带;带他们上厕所成了刘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早晨,刘老师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刘老师,今天我不在家,孩子中午饭就在您哪儿吃吧。”有时候多达七八个孩子,虽然饭菜比较简单,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的很香,都说老师做的饭比妈妈做的好吃。孩子们的衣服破了,刘老师就给他们缝缝补补。在刘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小药箱,里面有感冒药,消炎药,退烧药,止疼药,创可贴。这些都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无私地付出,家长们看在眼里,一位家长深情的说“把孩子送到学校,我们很放心”。
凭着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刘老师在乡村小学以待就是28年,28个春秋,她赢得了学生的爱,赢得了村民的赞扬。有人问她,您后悔吗?刘老师深情地说:“我不后悔,这么多年我感到很充实快乐,因为这一批批孩子都承载着我曾经的梦想走出了大山,去广阔世界尽情翱翔。”

 

 

 

 

201305010123(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