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的当天清晨,所有参祭的裔孙都络绎来到了祖祠。祠堂内外清理得十分整洁,所有的堂柱都贴上了飘着墨香的鲜红对联,五彩缤纷,红烛高烧;灯火辉煌,热闹异常,节日的气氛相当浓烈。所有祭品包括饭茶酒粿品纸礼等之类,专供祭祀用的东西都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中堂神龛前的十余台红方桌上;天井的两边摆放着用架子支起的全猪、全羊洁牲;香案前的地上放着一盆春草,以备祭拜时祭酒之用。主祭者、陪祭者的耋老以及礼生都穿上了礼服。所有参祭者的表情都很凝重……
开祭的时辰是非常神圣的。首先,由本族中辈份大的族老把龛门打开,接着,担任“通”的司仪大声宣布“祠祀开始!”此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三通鼓毕,全祠上下,一片肃静。再由司仪宣布祠祀的有关事项“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孙、助祭孙各就各位。”众“礼生”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助祭孙一概人等都在天井中排队序立,长在前,幼在后。而主祭孙的角色,则由本族的长房长孙(宗子)或族贵担当。随着祠祀程序的逐项进行,主祭孙的一切拜祭仪式都由“通”、“引”两者交替通传接引。诸如:授巾盥首,献香献爵,献烛献帛,行叩首礼等。在整场祭祀中,主祭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三献礼”的拜祭上。“行初献礼”。其中包括荐馔(献茶、献汤、献饭、献五牲、献猪羊等):“行亚献礼”。其中包括读祭文者负责读祭文时,由“通”、“引”司仪通传接引至专供朗读的位子上的仪式,而读祭文者应半面向祖先神位,半面向众参祭者下跪。众裔孙皆跪,然后开读。祭文,“祭时所诵之文也。”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篇)中所言,“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读祭文毕,众裔孙一齐三叩首:“行终献礼”。其中主要包括由诵嘏词者(族中长者)代表列祖列宗教训子孙所宣读的嘏词,仪式如前,仍由负责“通”、“引”的通传接引后宣读:“告你子孙,守正守忠;从德尽孝,勤奋俭恭;承先启后,光祖耀宗;勿负所嘱,更始更终。”诵嘏词毕,众裔孙一齐再三叩首,以表敬谢之意。
在行祭“三献礼”中,主祭孙个人要独立完成“三拜九叩首”的礼节,以表示在整场祭祀中主祭孙与众不同的身份。祭祀仪式的最后是“焚祭文,化财帛”,在一阵鞭炮声中由族中辈份小的把龛门关上,至此礼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