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被盗情况
从1998年春到2002年10月间,二十位村民疯狂盗墓十八次,偷卖文物案值达百余万元,平度康王坟惨遭洗劫,盗墓者已在康王坟主墓前盗掘四、五处地洞,犯罪分子如此猖狂,让人痛心疾首,发人深思。以下是他们触目惊心的罪行:
1. 一九九九年春,盗墓贼窜至六曲山古墓群,盗挖窟窿山古墓,挖出铺首、铜片等文物其中铜片卖了1800元,几个分赃。
2.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盗墓贼窜到康王坟五号墓,挖至地下十余米,盗掘出玉璧两块,织镇两个,共卖了9000多元,之后又盗挖六号墓,盗掘出化石枕头一个,小铜人三个,卖了3000元。
3. 二00一年七月,盗墓贼第六次窜至六曲山古墓群,盗掘康王坟三号古墓,一下挖出文物二十余件,其中有四个大狗熊、三个小狗熊、九只小鸟、一件猴子抱树,一件龟鹤、两件织镇、一件铜盘、四块角型铜、两条马腿、一件牛樽,都是青铜器。他们卖给了广州文物贩三个大狗熊,三个小狗熊,四只小鸟,两件织镇,两条马腿,一件牛樽,四块角型铜,共卖了61万元,剩余的文物联系了一个昌乐文物贩子,以46万元的价格出手,100多万元的赃款被他们瓜分。
5. 二00二年十月,盗墓贼盗掘康王坟主墓东南侧一个古墓,盗得铜镜一个。
古墓保护
古墓屡屡被盗,已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文物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党委政府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于二00二年十二月批准成立了“平度市即墨故城及六曲山文物管理所”。同时,协调镇、村健全文物保护网络和有关保护组织;划定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建立保护档案,征集史料和出土文物。对六曲山古墓群的西陵台、窟窿山、华山等4000亩山峦实行封闭管理,封山育林,广种花草树木,严禁在山上采石、烧荒、放牧,加宽上山道路,加盖汉阙大门,大路两旁增加石刻、石雕,使之体现恢宏大气的汉代气象,并准备建立“胶东王陵遗址公园”,最终形成胶东地区的著名文化名胜旅游景点。
东周至汉代墓群
居住在即墨故城的历代王侯及其家族,多葬于故城以北的六曲山山脉。东起龙虎山,西止窟窿山,蜿蜒15公里,分布在古岘、麻兰、云山3镇10个村庄的30多个山头范围内,共有大小墓葬360余座,西汉康王刘寄等6代胶东王均葬于此。是山东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古墓群。墓葬大部分坐落在山头和山前,有的墓孤立在一个山头,有的墓两座相连,还有的大墓两边排列无数小墓,宛如众星拱月。窟窿山墓穴既多且深,有些彼此通渗,故有“一洞点火,满山冒烟”之说。大部分墓葬封土完整而高大,并筑有方台,台基用条石砌成,上铺沙土。台前残存有斜坡,可能是原来台阶,有古建筑遗迹。墓周围发现大量汉代板瓦、筒瓦和卷云纹的残瓦当及花纹砖、空心砖等。墓葬大部分属汉代,少数为东周时期。相传康王墓就坐落在古岘镇蓬莱前村西陵台上。高6米,直径40米,台基高20米,周围散存着大量汉代砖瓦。康王名寄,景帝十二子,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立为胶东王,谥号康王,都即墨(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康王墓系历代胶东王陵中的典型墓葬,影响大,知名度高。据传,康王墓前的蓬莱前村,就是当年“棚灵前”的变音,而其东侧的杜家集木、刘家集木等村庄则是当年建墓时堆放木料之场所,可以想象出当时殡仪之奢华。千百年来,胶东一带一直流传着“打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的民谣。1977年六曲山墓群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曲山墓群为研究胶东地区的历史及殡葬仪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参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