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剪刀,一张彩色纸,在她手里嚓嚓舞动间呈现欣欣向荣的祖国、磅礴乌蒙、古镇春秋、古道景观、喜鹊闹梅、孔雀开屏、骏马奔腾、人物肖像、十二生肖、淡雅兰花,等等花鸟草虫、民俗风情剪纸作品不计其数。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亲眼目睹她在没有任何样品的情况下,即兴动剪创作,十几或二十几分钟的优美剪纸动作中,一些惟妙惟肖的镂空图案就展现在眼前,惊叹!这是朱提江畔几千年来不曾有过的本土的、剪技又那么娴熟的剪纸艺人吗?
儿时仅存游戏 结缘剪纸艺术
金丽出生于六十年代昭通盐津,幼儿时期就经历“文革”风雨,不得不离开父母,离开盐津,寄身在故乡昆明奶奶家,成长于物质困乏的时代,没有现在小孩子们琳琅满目的玩具,可看丰富多彩的电视少儿节目、玩玩电脑中的网络游戏。聪慧的她没事可干时,坐在奶奶面前,用小手托着下巴观察奶奶剪鞋样,从此认识了剪刀,并经常舞弄奶奶的小剪刀,几片碎纸,根据心中的想象,胡乱的剪出一些镂空图样。起初只是觉得好玩,也仅存游戏而已,还把废书中的剪纸图案剪下来,与表姐们一起照着玩剪纸。她不断的观察周围的事物,结合想象和揣摩,利用平面纸,来表现美好的事物、情景和人物,当一幅幅作品摆在自己眼前时,自己用欣赏的眼光注视着美妙的剪纸图案,奶奶也夸她剪得好,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引发了对剪纸的喜爱、追随、痴迷,继而成为了她一生的文化符号。
她十八岁回到盐津,从事过中学美术教学,因为迷恋剪纸,又跳出教学,专心致志的搞剪纸创作,微薄的收入不能养活自己,继而又开始经商,在尝尽酸甜苦辣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剪纸艺术创作。2008年,经历了地震后的盐津豆沙关恢复重建完工,县委、县政府利用豆沙关古镇国家级重点文物“僰人悬棺”、“唐袁滋摩岩石刻”、“五尺道”遗址、石门关等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着力发展旅游业。金丽积极响应号召,在豆沙镇老街开办“聚慧艺行”金丽剪艺店,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一个店扩大到两个、三个店,成为“盐津巾帼创业基地”、“昭通市旅游协会会员单位”、“云南省巾帼创新业示范基地”,丰富了豆沙旅游内容,得到了县党委、政府的认可和来自四面八方游客的喜爱和好评。2011年9月,她被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为理事。2013年上半年,由昭通市妇联推荐,她参加了云南省举办的“巾帼圆梦”培训活动三个月。为使这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昭通盐津富有强大的生命力,2013年8月,将“聚慧艺行”升级为“盐津金丽剪艺文化有限公司”,为盐津树立文化旅游品牌做出了较大努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