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莲”,又称寸三莲,古即为朝廷贡品。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它已成为湘潭市的支柱产业,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及欧美。湘潭市的“莲城”美誉也因此名声远扬。据调查,湘潭市湘莲生产面积5万多亩,年产湘莲约6000吨,主要分布在湘潭县花石镇、中路铺等地。去年,截至2004年8月底的数据显示,湘潭县34家湘莲企业共完成湘莲及产品贸易总量达4.5万吨,实现贸易产值5.3亿元。湘莲粒大饱满,洁白圆润,质地细腻,清香鲜甜,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清、润肺清心之功。在历史上被称为“贡莲”,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种植历史。
中国莲子以湖南省湘潭县产的湘莲,福建建宁县产的建莲,浙江武义县宣平产的宣莲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的3大莲子。其中又以湘莲为最有特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被誉为“中国第一莲子”。后来人们逐渐扩大3大莲子的范围,泛指湖南莲子为“湘莲”。
植物特征
寸三莲为早熟品种,耐旱,生长势强。株高95~170厘米,单株叶片数30~40片,近圆形,叶径40~58厘米,叶绿色,叶片较薄、光滑,红褐色。藕较短小,质硬,主藕长60~90厘米,横径2~3厘米,黄白色,3~4节,单支藕重0.4千克。4月上中旬定植,100天后采收,采收期持续50~70天。植株开花较多,花单瓣,粉红色,雄蕊花丝附属物均为淡红色。
莲蓬大,扁圆形,亩有效蓬3400~4000个,单蓬总粒数平均14~20粒,多的有30~40粒,实粒数平均11~17粒,多的达25~30粒。百粒重120~140克,一般每667平方米产壳莲90~130千克。莲子颗粒大,卵圆形,3粒长约3.3厘米,故有“寸三莲”之称。莲子品质好,淀粉细,色白,香气浓,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
药用价值
莲的种子。又称莲实、莲米、莲肉。莲子以湘莲为优,湘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故又称“贡莲”。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和固肠等作用。适用于心悸、失眠、体虚、遗精、白带过多、慢性腹症等症。
莲子中间青绿色的胚芽,叫莲子心,味很苦,却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它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降压之效,可治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志不清和梦遗滑精等症。莲子居住的“房子”叫莲房,又叫莲蓬壳,能治产后胎衣不下、淤血腹疼、崩漏带下、子宫出血等症。还有一种“石莲子”,又称甜石莲,是莲子老于莲房后,堕入淤泥,经久坚黑如石质而得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口苦咽干、烦热、慢性淋病和痢疾等症。
莲子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莲子中的钙、磷和钾含量非常丰富,除可以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外,还有促进凝血,使某些酶活化,维持神经传导性,镇静神经,维持肌肉的伸缩性和心跳的节律等作用。丰富的磷还是细胞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帮助机体进行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并维持酸碱平衡,对精子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莲子有养心安神的功效。中老年人特别是脑力劳动者经常食用,可以健脑,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并能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莲子心味道极苦,却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莲心还有很好的去心火的功效,治疗口舌生疮,助于睡眠。莲子有益心补肾、健脾止泻、固精安神的作用。
栽培历史
湘莲何时开始栽培,何时名登榜首,无从查考。3000多年前战国楚大夫屈原,被流放在湖南沅湘之间时,写下的诗辞中有大量关于莲的描写,如《招魂》:“芙蓉始发,杂芰荷些。”《湘君》:“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由此可知,当时湘莲已引人注目,而且莲的影响已渗入到湖南民间习俗之中。屈大夫笔下描写的“少司命”的装束是:“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复而逝。”他自己也要“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模仿“少司命”的穿着。
两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就有“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湘”的记载。考古部门在澧县九里发掘的战国一号楚墓中,发现有莲藕等实物。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随葬的瓜果菜蔬中,发现有藕片,出土的竹简“菜谱”中也有藕。这些实物为湖南2000多年前就盛产莲藕提供了物证。
“湘莲”一词,在目前所见的书中,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华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宫兮南楚。”赋中不仅用了“湘莲”一词,而且还提到了南麓。这正是古时湖南地域的称谓。可见“湘莲”在南北朝时已久负盛名,而此时尚未见到别的以地名称呼的莲种的记载,可见“湘莲”之名早冠于其它莲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