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于洛南县城中街西段,建筑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为纵轴式古建筑群,分前、中、后三院。棂星门为其牌楼。洛南文庙被称为“陕南第一文庙”,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南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于洛南县城中街西段,建筑占地面积3115平方米,为纵轴式古建筑群,分前、中、后三院。棂星门为其牌楼。洛南文庙被称为“陕南第一文庙”,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整个建筑浑然一起,宫墙之内包括后、中、前三院,后院中为大成殿,殿前为月台,两旁东厢、西厢各7间;中院内正中有朝门3间,两边名为月亮门,院中为泮池,架两孔石桥于其上,两旁竖有栏杆。东有名宦祠、尊经阁;西有乡贤祠、忠义祠。前院中为木牌楼,名曰“欞星门”;东开“启风门”,亦名“东礼门”;西开“腾蚊门”,亦名“西礼门”。最外沿街道为照壁,长9.2米,厚0.82米,高7.3米。内壁镶有“鱼龙变化”,外壁镶有“二龙戏珠。”
文庙建筑气势恢宏,上有花脊飞檐,龙飞凤舞。内有金碧辉煌,画栋雕梁。轮廓清秀,气象雄浑,它的雄伟建筑主要为大成殿和欞星门。
大成殿为明七暗五开间,单檐歇山顶。面阔通长14.85米,进深11米,由台基、屋架、屋顶三部分构成。五开间大小不等,四周有明柱、角柱、金柱共计28根。檐墙起间隔开内外,屋顶五脊罗列,花里藏龙,脊首如塔,屋上桔黄色琉璃瓦闪耀着金色光芒。四角角柱稍高,层层造架,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凌空若飞,形体圆实,不仅使梁、柱、枋结构紧凑,而且更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固力,使整个大成殿有收有放,有抑有,气势雄伟。殿前月台长15.2米,宽8.1米,面积113.1平方米。中间斜面台阶内雕刻着蟠螭翔凤,华丽异常。牌楼(欞星门)耸立在前院中间,为陕南地区独树一格的古建筑精华。门高约25.2米,进深4.95米,面阔17.6米,占地89平方米。四柱三楼,柱高8.4米,柱顶52公分,上下三层(三个楼头),以正楼最为突出;脊首复有云罐,造型浑厚大方。左右二楼次于正楼,呈品字形,两旁尚有砖墙。整个脾楼,上搪花脊六兽,奇彩异辉,华丽堂皇,黄绿各色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交辉相映,檐下层层斗拱构成翘角,上下12角檐牙高啄,相映成趣,精刻细绘的花鸟栩栩如生,耀眼迷人。分属于四柱左右的8个石鼓,仅靠柱根。8个扶柱根部有石狮4对,中间两对大面圆实,分踞内外,威风凛凛,旁有两对,小巧玲戏,活灵活现,大匾上馏金大书“欞星门”3个大字,闪闪发光,形成庄严肃穆而又华丽的古朴风光。[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