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威士忌纯净主义者一辩

家乡区县: 广元市利州区

三十年前,威士忌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往往都是夜店或夜总会,彼时中国市场的主流烈酒还是国产白酒;因此国人喝不惯威士忌这种用橡木桶陈酿过的烈酒。洋酒公司和夜店为了增加销量,想出了各种勾兑威士忌的方法:一开始是加果汁,随后则是著名的绿茶,现在则进化到加瓶装软饮,比如像脉动这样的运动饮料。目的都一样:掩盖威士忌本身个性化的风味,将其变得甜甜的容易入口。

多年以后,随着单一麦芽的流行,威士忌的品鉴文化一下子被拔到好高,过去的威士忌喝法开始被“拨乱反正”:勾兑绿茶的行为当然被大肆批判;而将上等威士忌作为鸡尾酒基酒来使用也会被直斥“糟蹋了酒”;哪怕加水和加冰,都会引起“威士忌纯净主义者”的不屑——好的酒就该净饮,感受它最纯粹的风味。一时间,品酒会上的人们都惶恐不已,见到烈酒只敢端着净饮,生怕被人说不专业。就在今年5月底举行的香港Vinexpo酒展中,我亲眼看到一个威士忌讲师阻止他的同伴——一位女士——往威士忌中加水:“不要加水,酒厂把酒装瓶时是什么味道,你就应该喝什么味道。”

这或许能代表一些人的心声。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绝大部分威士忌在装瓶之前,早就经过加水稀释了。蒸馏后提取的生命之水的酒精含量在70%以上,哪怕经过十多年的陈酿,也还有50%以上的酒精,不加水稀释,如何达到整齐划一的40%装瓶酒精度?

稀释的原因有很多,节省成本、多卖几瓶酒当然是其中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酒精度太高,那种辛辣感会让舌头麻木,饮者难以去细细体会威士忌的美好风味了。如果不善饮烈酒的人认为40%酒精度仍然太高,要以水去稀释,那又碍了什么事呢?更何况,很多香气物质都溶于酒精不溶于水,加水能迫使它们释放出来。有些酿酒师在品尝威士忌时,甚至会把它的酒精含量稀释到25%,以释放出更多的香气。

至于用威士忌来调酒,那其实古已有之。当初就是北美洲的酒客们受不了黑麦威士忌的那过于辛辣粗糙的气息,才往酒里加入糖、苦精和橙皮,以让它变得更好喝,所以才有了最古老的鸡尾酒——Old Fashioned。而哪怕现在威士忌的酿造技术已不是当年可比、净饮也能让人很享受了,用它来调鸡尾酒也只是增加了一个享受它的方式而已。因大力推广Highball鸡尾酒喝法而成功让自家威士忌成为畅销品的三得利集团,在其旗下的餐厅你都可以点到用山崎和白州这两款单一麦芽威士忌调制的Highball。而在热播的美剧《纸牌屋》中,中国土豪冯先生甚至用价值4万美元一瓶的Macallan Rare And Fine 1926来调制Old Fashioned。不知道这是不是在嘲笑中国土豪肆意糟蹋美酒,但冯先生说过自己是一个热爱糖的人,能不能这样考虑:他或许只是想给砂糖添加一些酒的味道,而为了能衬托出砂糖的美好味道,他必须用最好的酒。当然了,我的真实想法:他自己买的酒,愿意怎么糟蹋就怎么糟蹋,旁人哪来那么多意见?

最后,我本来无意为威士忌兑绿茶辩护。但最近我在上海见到了芝华士的全球品牌大使Max Warner,对于威士忌兑绿茶,他的评价是:“可以接受,因为这是中国式喝法,已经风行了多年,有可能慢慢会变成传统。我唯一不能忍受的是威士忌兑运动功能饮料。”任何一种现在被视为经典的调酒,在诞生的时候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谁又敢说绿茶威士忌不会在几十年后被冠上古典调酒的名字,并配上一个生动的故事呢?

说到底,怎么喝威士忌,那是很私人的事情,适时抛弃那些条条框框,自己喝得爽快就够了。

symic(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