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莼菜
编辑词条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图片
太湖莼菜是苏州著名特产之一。莼菜的幼叶与嫩茎中含有一种胶状粘液,食用时有一种细柔滑润清凉可口的感觉,并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极好、风味独特。太湖莼菜食用方便,可配荤炒,可素食、可氽汤,也可做馅,是做美味佳肴的上乘之品。
分布区域 中国太湖沿岸的浅水湖滩和沼泽区
中文学名 莼菜
别 称 水葵
相关典故 莼鲈之思
功 效 清热补血、利尿、解毒润肺、止泻
科 睡莲科
目
录
1简介
2功效
3特色
4莼菜汤
5相关典故
6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1 简介
莼菜,又名水葵,俗称“马蹄草”,属睡莲科。多年的野生浮叶植物,叶子是椭圆形,浮于水面,嫩茎和嫩叶外附透明胶汁。太湖莼菜又有水莱、水葵等别名,是一种生长在湖泽池沼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清明致霜降间可采摘嫩叶供食用,与鲈鱼齐名,用以调羹,香脆滑嫩,渭沁齿颊。
《耕余录》云:“蕙味略如鱼髓蟹脂,而轻清远胜,比亦无得当者,惟花中之兰,果之荔枝,差堪作配”。太湖莼菜本是野生,至明万历年间开始人本培植。明万历之后,太湖莼莱被列为“贡品”。
图片
2 功效
产于中国太湖沿岸的浅水湖滩和沼泽区,莼莱清香爽口,润滑不腻,鲜味独特。吴县东山有白生种莼菜水荡。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莼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维生素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份,有清热补血、利尿、解毒润肺、止泻功效,对热痢、黄疸、肿痛、疮疱等也有疗效,且有防癌作用。
3 特色
莼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原来野生于长江以南的湖泊和池塘中,尤以苏南太湖、杭州西湖出产最多,也最著名。莼菜的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背面分泌出太湖沿岸的莼菜种植区
一种类似琼脂的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等多种成份,可煮可炒,不仅是风味独特的珍贵蔬菜,而且有清热、润肺、利尿、消肿、解毒、健胃、止泻等功效。太湖莼菜从明末清初开始人工栽培,生长繁殖快,每年“清明”前后水底的地下茎开始萌芽生长。在这个时节采摘的莼菜嫩片称为“春莼菜”;“立夏”之后,气温上升,莼菜生长旺盛,到“霜降可大量采摘,称为“秋莼菜”。目前,以东册财团湖区和西册消夏湾的莼菜产量最多。每年夏秋,那里大片地布满了一簇簇莼菜,连绵数华里,仿佛给碧清如镜的太湖湖面绣上了翠绿的“花边”,美不胜收。莼菜除鲜莼菜可食用外,还可以由食品厂加工成瓶装或罐装莼菜保存或出口,太湖莼菜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荣获外贸优质产品称号远销国外。用太湖莼菜加辅料烹调而成的“是火莼菜汤”、“芙蓉莼菜”,滑嫩鲜美,清香诱人,是苏式菜肴中的名菜,因此国内宾馆、饭店、招待所对太湖莼菜的需求日趋增加。人们还把太湖莼菜比喻为思乡之物。据《晋书》记载,历史上有位名张翰的官吏,在北方想起江南的莼羹,便弃官回乡,这便是“莼鲈之思”典故的由来。
4 莼菜汤
太湖莼菜素与鲈鱼齐名,《晋书》中曾有这增的记载:西晋文学家张翰在北方做官,时间一长因想起了昔日莼羹鲈鱼,竟然弃官回了江南故乡。“莼鲈之思”也成了思乡恋家的典故。
图片
明末清初,太湖沿岸的居民已经会人工培植莼菜,每年自清明至霜降均收获。目前在冬春季节,则有瓶装莼菜应市。吴县花果食品厂的瓶装莼菜,还获外贸名优产品称号。
莼菜,嫩滑、鲜美,又有补血、清热、润肺、利尿、解毒等等功效。为苏式菜肴中的著名汤菜,加不同辅料即可成为不同名汤,如“莼菜塘片”外,还有莼菜汤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