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刻,苏州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雕刻艺术,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
流传百年的璜泾王氏红木雕刻,师承吴县香山木匠古建筑传人王荣司手传。雕刻的各种工艺美术品和高档红木家具,全部运用传统工艺,造型别致,制作考究、精良。据查,太仓境内搞雕刻的,几乎都师出王家。现在,红木雕刻精品已走向国际市场,特别在日本备受欢迎。太仓要人出国也都要来璜挑选几件精品,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国际友人。
特点特色
一是选材精良,生产用料大多选取名贵木材,如紫檀、乌檀、花梨木、杞梓木等;
二是精于组榫,匠师们根据传统作工和不同的造型、功能、材料、花样要求,加工不同种类、结构牢固、科学合理、瞑合如一的榫头结构;
三是东方风格,产品造型款式以明清家具为楷模,装饰手法、雕刻纹样及作工、线饰处理,都采用中国传统方法,具有东方艺术的魅力和文化色彩;
四是油漆圆熟,采用中国传统的髹漆法和图漆,工艺复杂,经过精打细磨上面漆、上色等十多道工序,然后将生漆连续上六七次而成,手感好,色彩端庄富丽;
五是装饰实用,红木家具除了床、橱、柜等,增加了现代文明生活所需的产品,从实用型转变为装饰实用观赏相结合。1
历史发展
苏州红木雕刻,历史久远,自明代起形成造型简练、线条挺括、做工精良、磨清光亮的“苏式”风格。加工“苏式”红木雕刻制品,木料先要经过干燥工艺处理,并采用传统的卯榫结构,以控制产品的收缩、变形豁裂。主要产品除床、橱、台、沙发等成套家具外,更多的是用二高级卧室、餐厅、书房、客厅等室内装饰的红木制品。有盒、盘、座、几、屏等红木小件;有用浅刻、浮雕、镂雕技法制作而成的筒、笼、罩以及人物、走兽、花卉等红木工艺品;还有筷、印盒、书尊、书签、线板、茶托等红木旅游纪念品,大小制品有近千个品种。1954年,苏州红木雕刻厂建立以来,产品由外贸部经销,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等50多外国家和地区。并先后有20多件套红木雕刻制品在全国各种评比中获奖。1993年,为北京钓鱼台车宾馆精心制作,专供国家元首下塌的红木群龙大床和大橱、古董橱等15件(套)家具,做工讲究,雕刻精细,受到国务院的嘉奖。2
红木之乡
被誉为“红木之乡”的常熟,红木雕刻历史悠久,著名的雕刻技艺师众多,有明故宫建筑设计师蔡思诚,有以雕刻“苏东坡游赤壁图”核舟而闻名于世的王毅,有精于剔漆的杨士谦、顾思云。如今,常熟有红木雕刻厂1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常熟的红木雕刻不仅生产量大,而且以雕刻精细而驰名中外。
红木雕刻艺术之乡-大涌
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刻有盘龙的红木接力火炬棒就出自于中山市的大涌镇。从而这个有着悠久民间红木雕刻艺术之乡大涌,被世人所认识。江泽民主席亲手在新世纪坛采集了火种,点燃了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传送火炬,由此,那根精雕细刻象征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精神的红木龙头棒,经各地的体育精英之手传遍了祖国大地。
中山市的大涌镇,与整个中山市一样,在香山立县前,属东莞县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后,与沙溪等区域属龙眼都;清道光初年始属隆都;光绪初年属隆镇;宣统二年(1910年)属二区(1930年曾属西乡区,1931年又属二区);1952年属十二区;1957年称为大涌乡;1958年并入沙溪公社;1966年分出沙溪,称大涌公社;1983年称大涌区;1986年12月改称为大涌镇沿袭至今。
在大涌,从清代中期开始,民间工艺的工匠由分散的穿街过巷模式,发展成较集中、家族式、群体性、专业化等模式。清末民初时,大涌有一家“财记”雕刻社是很出名的,虽然,“财记”的老板不是本地人,但按惯例,此人出生于大涌,也可说是大涌人了。清代安堂所建的北极殿中的盘龙木雕、菩提吊屏;明代始建,清代改建的林氏宗祠中的人物故事浮雕台梁等雕刻艺术,足以代表了大涌清代以来的木雕艺术之光彩。在清末,广东有两套雕刻精美的“十八罗汉”木雕,其中一套就摆设在“大觉古寺”的大殿内。可惜在“文革动乱”时代散失,虽然1994年由潮汕的工匠重雕了一套摆设在原处,但与原来的那套相差悬殊,不可比照,成为憾事。3
保养
4忌过湿过干
在很湿润的环境聚,局部红木工艺品就会长“毛”。例如绿檀工艺品就会吐出雪白色的丝出来。太枯燥的环境,红木工艺品有的可能会局部呈现开裂的现象。况且大家如今的生死水平比过去要高的多了。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北方的生活,冬天有暖气,夏天能够吹空调。因而就要留意红木工艺品不要对着空调风口直吹。也不要把它放在暖气管的左近。
忌火忌水
红木工艺品不宜放置于明火、火墙、火炕、火炉的左近。不宜用带水的毛巾擦拭,宜用含蜡质的或含油脂的纯棉毛巾擦拭为佳。
忌烈日暴晒
红木工艺品就像人一样,暴晒.容易“中暑”,所以在摆放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去注意,特别是不要把他们摆放在窗口。
拐子纹
在不少红木家具中,例如红木沙发,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图案,绕来绕去,其实这叫“拐子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拐子纹的寓意5。
拐子纹是由木棂条拼接成各种拐子纹样。拐子纹也称为拐子龙,由缠枝纹和龙纹两组基础纹样构成。线条装饰有的挺拔、硬朗,有的柔和、规范。拐子的转角有直角形的,也有圆角形的,变化的式样既有规律又很丰富。
拐子纹和回纹最大的区别就是回纹是没有断开的,拐子纹中间是有间断的。拐子纹同回纹寓意相同,都是代表子孙连绵不断。
民间将拐子龙和卷草纹同称为“万寿藤”。拐子纹之所以又称为拐子龙,是因为这种纹样类型在缠枝纹的基础上,以龙头为起端,保持龙头的基本造型,将龙身变成纵横、曲折、拐弯的缠枝纹组成。
拐子纹中的龙一般称为草龙,纹样应用多加入如意纹来组成祥云,以衬托龙的腾飞感,可以说,拐子纹就是一种由龙变形的缠枝纹样。民间运用“拐子纹”,图的是“拐”与“贵”谐音,有“贵子”的寓意,寓意子孙昌盛、安宁富贵等。
有的拐子纹和变体的龙揉和在一起,在拐子纹上连接着简化成方圆形的龙头。龙头与拐子纹的整体协调一致,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装饰意趣,成了“拐子龙”的形式。有的拐子纹又与“如意纹”结合在一起,刚中带柔,柔中现刚,成了“拐子如意”,变化的式样很丰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