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大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西部下辖的地级市。大庆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处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为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的新兴城市。大庆市有中草药、芦苇、林业和旅游等资源更是获得中国服务外包最具特色城市称号的城市。
二、历史沿革
大庆地区清初为蒙旗杜尔伯特的游猎地,一直设有定居村落。
大庆1898年沙俄修建中东铁路时,在此建立了萨尔图站。
1904年开始放荒招垦,村屯渐多。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安达任民镇设置了安达抚民府。1913年改安达抚民府为安达县。
伪满时萨尔图被改为兴仁镇。1946年又恢复萨尔图原名。
1947年人民民主政权在萨尔图一带建立了几个牧场,1955年合并为红色草原牧场。1955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开始在安达县大同一带进行石油资源钻探。
1959年9月25日,新中国建国10周年大庆前不久,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同年9月26日,在大同北面高台子附近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遂以“大庆”命名油田。
1960年5月26日,安达县撤销,设置安达市(地级),安达市人民委员会驻安达镇隶属松花江专区。同年10月,松辽石油会战指挥机关移驻萨尔图。1964年6月23日,撤销安达市,恢复安达县,设立安达特区,对外仍称安达市。1979年12月14日,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由黑龙江省直辖。
三、地理环境
历史气候
大庆市土壤是在特定的地貌、成土母质、气候、水文、植被等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据《大庆市志》记载,草原土壤占市区总土地面积的18.64%,是主要的耕地土壤;水成土壤主要有草甸土和沼泽土,其中草甸土占市区总土地面积52.3%。全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总的特点是:冬季寒冷有雪;春秋季风多。全年无霜期较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
大庆及其周围是个5万平方千米的大湖盆,湖中繁殖无数介形虫、藻、鱼类等生物,历经一亿多年的沉降,盆地内堆积了6千多米厚的沉积层,这种沉积称为陆相沉积。新中国十年大庆前夕于松嫩平原"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从此宣告了世界上最大的陆相沉积油田-大庆油田的诞生。
一万多年前,嫩江由齐齐哈尔往南经连环湖、库里湖、莲花湖等流入松花江。这些串球状的湖泊是嫩江在漫长岁月中留下的古河迹。在半干旱气候和风沙作用下,胡周发育有奔腾起伏的沙丘和松嫩平原沙丘上特有的古榆灌丛。 大庆有寥廓壮美的芦苇沼泽。在数万公顷浩浩芦苇荡中,苇林似海,水网如织,数以十万计的丹顶鹤、白鹳、黑鹳和数不清的雁、鸥常年与游人为伴。多少年来,无数国内外游客恋情于芦苇丛中,穿舟于迷宫水道,无不称奇这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满目生机的美丽世界。
气候概况
大庆大庆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冬长严寒,夏秋凉爽。全市年平均气温4.2℃,最冷月平均气温-18.5℃,极端最低气温-39.2℃;最热月平均气温23.3℃,极端最高气温39.8℃,年均无霜期143天;年均风速3.8m/s,年>16级风日数为30天;年降水427.5mm,年蒸发 635mm,年干燥度为1.2,大陆度为78.9;年日照时数为2726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491.4kJ/平方厘米。
由于地处温带季风性气候所以受温带和季风共同影响,大庆市年气候变化多端,春夏秋冬四季,寒来暑往,周而复始的循环。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影响,盛行偏北风,寒冷少雪,热量严重匮乏;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夏季前期干热,后期降水集中且变率大,时有旱涝;春秋两季为过渡季节,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风借旱情,旱助风威,水资源严重匮乏;秋季多寒潮,降温急剧,春温高于秋温,春雨少于秋雨。
大庆市气候受大陆的影响远甚于海洋,陆地因素在气候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全市大陆度K在76.2~81.0之间(远大于50),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的大陆性和季风交替共同影响,在春季的增温和秋季的降温过程中,温度升降频繁且剧烈;同时,由于晴天日数多,昼夜温度变差大。
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
年降水量在400至550毫米之间,生长期降水量一般在350至48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85%以上。
地理位置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市区地理位置北纬45°46'至46°55',东经124°19'至125°12'之间,东与绥化地区相连,南与吉林省隔江(松花江)相望,西部、北部与齐齐哈尔市接壤。滨洲铁路从市中心穿过,东南距哈尔滨市159公里,西北距齐齐哈尔市139公里。全市总面积2121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市区建成区面积207平方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