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修缮一新的洗砚池、晒书台、鹅池、禊亭等遗迹,可一窥当时王宅的模样。新建的晋墨斋、书法展室和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可使欣赏到书圣的手迹、碑帖以及当代南北大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公元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 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一期工程于1990年5月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洗砚池、大门、碑廊、琅琊书院、晋墨斋、砚碑亭、晋墨留香亭等景点;二期工程于2003年10月16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建设了王羲之故宅——沂州普照禅寺、纪念一代“书圣”王羲之的右军祠、纪念清朝抗日战斗英雄左宝贵的左公祠、纪念临沂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五位贤人的五贤祠以及集展览、绘画、培训为一体的翰墨苑等景点,重新复制刻成沂州普照禅寺兴造记(集柳碑)、乾隆皇帝题琅琊五贤祠御碑,大、小兰亭图、十七帖、琅琊帖等海内外名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