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陵园博物馆(2)

家乡区县: 陕西省凤翔县

大墓的发掘和所出土文物,不但对先秦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和物质文化有着这重大研究意义,还为研究先秦丧葬制度和葬俗、葬礼提供了大量的佐证,而且更能证明两个重大问题:一是秦景公所处的这个年代,秦国既要遵循周礼,还敢于破除周礼。虽说东周王室一天天地在衰落,周天子是名存实亡。但秦国必定是周天子统治下的一个诸侯,不能无法无天,怎么也得打着“遵王”的旗号。从资料记载和考古实践证明:天子墓葬呈“亚”字型,有四个墓道。诸侯墓葬应呈“中”字型,有二个墓道,秦公一号大墓就是不折不扣的按照诸侯墓葬修的;但秦自建国以后,每代国君都是雄心勃勃,所以在有些方面就会抛开法典,超越礼制。秦景公墓虽然是按诸侯墓葬的形制修了,但是它的规模气势特大,其他诸侯是望尘莫及的,就连2005年陕西歧山发掘的周王墓,也无法于其相比。面对秦国这种敢于挣脱周礼束缚的开拓精神,礼崩乐坏的周天子无能为力,只好装聋作哑,得过且过。秦景公竟敢采用天子才可享用的“黄肠题凑”葬具,足以说明秦国敢于破除礼制的一面。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他游说的目的是希望诸侯列国安分守己、遵循周礼、消除战乱,千方百计地去维持、巩固摇摇欲坠的周王室。但秦人并非循规蹈矩者,所以“孔子西行不到秦”。他知道来也来去,说也白说。如果秦国不折不扣遵循了周礼,默守陈规,满足现状,不再拓展自己的疆土,到后来他们也就不能统一中国。二是从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更进一步说明秦人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从以前考古经验发现一般王侯墓葬都是南北向,座北向南,可能为了“阳火”。但唯有秦人的墓葬为东西向,秦西陵即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襄公的墓葬是这样,秦景公的也是照样。秦公一号大墓的西墓道长度只有84米,东墓道延伸的特别长,达156 米,说明秦人做事都要体现向东拓展和扩张的自我心态;大墓里的殉人都是头西足东,向征着秦人一心向东,迈进中原,早有要去赶上、超过并且吞并东方群雄的决心。

秦公大墓修的规模如此庞大,取决于三个原因:首先这个年代还没有发明防盗暗器,就得修大挖深,用夯土回填,以防被盗。其次好大喜功是秦人古有的特性。再者这个时期东方列国小瞧秦国,他们错误的认为秦国地处西北,形似戎狄,不懂文明道义,只是愚昧落后,不愿与其来往。秦国为了争这口气,凡事都要作强作大。所以景公墓葬之大,相当惊人。游客总结了一句话:“来到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参观秦公一号大墓之后就不难理解:秦人从游牧、狩猎为生的一个小部族,发展到统一中国,成为千古一帝的奥密。

秦公一号大墓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古人用不发达的工具创造出的杰作。秦公一号大墓展示了我国两千多年前奴隶制的社会形态与文明历史,展示了我们祖先的大智大勇,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每个凤翔人都会感到骄傲和自豪。

v_vzhang(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