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毛乌素沙漠

家乡区县: 陕西省靖边县

概述
      中国大沙区之一。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30′。包括内蒙古[1]自治区的鄂尔多斯[2]南部、陕西省[3]榆林市[4]的北部风沙区和宁夏[5]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总面积为3.98万平方公里。地名起源于陕北靖边县海则滩乡毛乌素村。自定边孟家沙窝至靖边高家沟乡的连续沙带称小毛乌素沙带,是最初理解的毛乌素范围。由于陕北长城沿线的风沙带与内蒙古鄂尔多斯(伊克昭盟)南部的沙地是连续分布在一起的,因而将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和陕北长城沿线的沙地统称为“毛乌素沙地”。

                                       

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
      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
地形地貌
      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
      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
自然气候
      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毛乌素沙漠
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夏季常降暴雨,又多雹灾,最大日降水量可达100~200毫米。沙地东部年降水量达400~440毫米,属淡栗钙土干草原地带,流沙和巴拉(半固定和固定沙丘)广泛分布,西北部降水量为250~300毫米,属棕钙土半荒漠地带。
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

                           

历史文化

     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两千年的时间里逐渐扩展成现在这个规模的,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研究者的观点是当初在鄂旗、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之间有一小片原始沙漠。据考证,毛乌素沙漠最原始的沙漠只是处于现在沙地西部一小片。但因为整个鄂尔多斯高原的浅层地表都是由地质时期形成的沙砾物质组成,草皮一经破坏,就成了沙漠,所以,在历史上的过度游牧后,沙漠终于像一块传染性的牛皮癣,向四周扩散。
     在整个毛乌素沙漠形成过程中,神木—榆林—乌审旗之间的几千平方公里沙地应该是“玄孙”级。事实上直到清代初期,这里都是森林草原;到今天,府谷县西北部和准格尔旗羊市塔乡,还存有天然的杜松林和树龄千年的油松——它们是陕西和内蒙古交界的东段地区繁茂森林消失的见证者,也是沙漠南侵最后的坚守者。
植树英雄
      横跨宁夏、陕西、内蒙古的毛乌素沙漠,几乎是全国所有沙漠地区产生植树英雄最多的:宝日勒岱、乌云斯庆、殷玉珍、王果香、盛万忠、王有德、白春兰、牛玉琴、石光银……从“公社”时代的“劳模”,到个人承包沙地时代的企业家,栽下去,活下来的树是实实在在立在那里的,他们最终留在这片沙地上的成绩足以让人们改变对“毛乌素沙漠”的恐怖印象。
      比如榆林定边的石光银,他用20多年时间,在63公里长的沙漠边缘种下6公里宽的一个绿带——这个“人进沙退”的速度,相当于清末同治年间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的两倍多。

                    

donuts(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