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乡出产一种上乘大米,名叫“青粳粘子”。关于它的来历有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据说,周代苌弘屈死后,当时徐国的首领偃王很感不平,就偷偷地把苌弘洒在地上的几点血迹,连土带回国,隆重地把它埋葬在龙嘴上。后来人们在这地方种稻子,因为土中含有忠臣碧血,所以长出的米呈碧玉色,煮成粥后,碧血释放,米汤变成桃红色。
清乾隆年间,朝中有位大臣打着“如联亲临”圣书匾,奉命到南京评选贡品。当时泗州秀才李建成受命送去上塘集的青梗粘子米。评选时,一些官员认为上塘米的青玉色不如无锡米的红玛瑶色艳,欲把上塘米列第二。李建成一见,急忙申辩说,不仅要看外表,还要看做成粥的味道和浓度。钦差采纳了李建成的意见,当场试验,结果上塘米煮的粥清香盈室,米汤颜色晶莹剔透,上面可连续挑起七层皮子。评选的官员无不惊叹,确认无锡米不及上塘米,遂选中上塘米为贡米。从此,青梗粘子米就被称为“上塘贡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塘青梗粘子米曾三次选送北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