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泽刚1980年代中期开始“高原诗”创作,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报》《诗神》《诗潮》《山花》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报刊杂志,其中1990年在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文学刊物《青春》发表头条组诗,1990年被诗歌名刊《星星》重点栏目“青年诗人二十家”推出,1991年《边疆文学》以《傅泽刚的诗》为题在重点栏目推出,出版有诗集《魂断高原》,曾获中国诗坛优秀奖等多种奖项,其高原诗在中国诗坛产生过一定影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在昭通作家群研讨会的讲话和接受媒体采访中,第一句话就提到傅泽刚:“提到昭通作家群,我就想到了诗人傅泽刚,还想到了昭通籍国学大师姜亮夫及前辈作家艾芜,艾芜南行经过昭通。我是读傅泽刚的诗认识云南昭通的”。陈建功还在大会上朗诵了傅泽刚的高原诗《高高的滇东北》:高高的滇东北/一朵巨大的向日葵/在城市的头顶高傲地开放/一条著名的大江经过这里/由此变得金光闪闪/任何一种欲望/要抵达这块天空的土地/都必须从岩鹰的翅膀上寻找勇气/鸡鸣三省/脚踏四方/西南中国的壮丽山川/游龙一样合拢于此/随便吼一句山歌/都是云、贵、川的味道/高原人漫步天空/把太阳戴在头顶/想一些远方的事情/或者哼一段火辣辣的山歌/那是城市陌生的声音/一字一句都是坚硬的石子/能把你心灵的峡谷/敲得叮铛作响/。这首诗较好地注解了昭通的地理人文特征。《诗刊》常务副主编、著名女诗人李小雨评价傅泽刚的诗写得很有气势。1992年,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时任云南省作协主席的晓雪专门为傅泽刚撰文写到:“我曾提出建立高原诗派,因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但我注意到在近几年活跃的青年诗人中,仍有诗人以高原之子坚持高原诗创作,大副(傅泽刚)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大副(傅泽刚)的高原诗写得雄浑、厚重和坚实,创造出深邃的意境,为读者打开广袤无垠的审美的想象空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好评如潮的欢呼声中,出于对诗神的敬畏和其它原因,傅泽刚却在1992年后淡出隐退诗坛,并且一隐退就是16年。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8年奠定了诗人大副的诗名,即使之后的16年作为诗歌隐者没有在报刊杂志发表诗歌,但说到昭通诗人和昭通诗歌,诗人大副及大副诗歌却是不可或缺的。2007年9月傅泽刚复出文坛后,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文学核心期刊继续将其雄浑厚重的高原诗推向全国。2008年 2月,傅泽刚发表在《诗刊》头条并被《新华文摘》转载的组诗《大高原》“以云南红高原为原生背景,展示了云南红高原苍凉雄浑的意韵,成为云南元素的地域符码和精神地理坐标,并为文字输血,壮阳了诗歌,表现出大气大美的诗歌精神”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华魂全国优秀文学作品一等奖,可视作傅泽刚近期“高原诗”创作的代表作,是云南第一个被《新华文摘》转载的云南诗人作品。复出文坛后的傅泽刚的“高原诗”创作因厚积薄发而呈“井喷”之势,更加成熟大气,入选《诗刊》社选编的《中国当代诗库》(2007卷)等重要诗歌选本。昭显的是“归来者”的劲歌,是对文坛更加有力的冲击波。
2007年傅泽刚主攻小说以来,其小说创作因厚积薄发而呈“井喷”之势。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钟山》《小说月报》《上海文学》《作家》《清明》《长城》《小说界》《山花》《西部》《大家》《边疆文学》《创作》等全国著名文学期刊发表多篇中短篇小说,并被《作品与争鸣》《边疆文学.百家》等文学选刊转载,成为云南小说圈的一匹黑马。作为游走于城乡书写与底层叙事的多面手,其点多面广的小说受到文学圈的关注。在国内文学评论界最具影响力的由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曹文轩教授发起、著名青年评论家邵燕君博士主持的“北大评刊”对傅泽刚的小说多有论及,云南大学云南文学研究所所长宋家宏教授主持的“云大评刊”对傅泽刚的小说创作也十分关注。特别是2012年中篇小说集《一棵树或另一棵树》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在2012年12月的《文艺报》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著名评论家吴义勤撰文认为:“傅泽刚是近年来在西部文坛崛起的小说家,他的小说既有对于当代都市的书写与呈现,又有对于自然与生态的忧思,既有对于官场文化的批判,又有对于底层与民间的同情,题材开阔,主题多元,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思想艺术蕴涵。而在我看来,他诸种类型的小说实践中,又以‘生态小说’品格最为奇特,最能代表他小说创作的风格与成就。中篇小说集《一棵树或另一棵树》是他‘生态小说’的集大成,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独特的艺术气质、审美个性、人文情怀与思想锋芒。”而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著名评论家胡平的《诗与小说的融合》撰文认为:“傅泽刚的这次亮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品的规模和格局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整体性思考,我看到的这本小说集《一棵树或另一棵树》,专以‘生态小说系列’冠名,可见他的创作计划比较全面。在今天,一个作家开始自觉地处理生态题材,标志着他的世界观和文学观都发生了变化。关于世界观,我们可以参见十八大报告等文件,无需赘述,关于文学观,则可以通过他提供的文本具体分辨。”我欣喜地看到,傅泽刚作为云南小说圈异军突起的“快枪手”和“多面手”,其中短篇小说创作涉及面广,关注当下社会转型矛盾、关注底层民生疾苦、关注人性普世价值,创意颇多,五彩斑斓,且达到相当水准,不时给读者以意想不到的惊喜,特别是在这个充满激情的时代能理性地言说难能可贵,傅泽刚是一个想写出好作品并且能写出好作品的小说家。目前,傅泽刚继续注重云南元素的生态环保和地域文化的小说写作,意在构筑云南文化和生态的文学地标,打造云南秘境和瑰丽的人文疆域,让云南民族文化从细节和情感的层面进入文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