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名人与饮食

家乡区县: 扬州市邗江区

扬州菜的形成与发展,除了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物产原料和厨师的高超技艺外,一些名人对扬州菜大加赞誉、写诗撰文亦有关系。
在清代,扬州画派中的许多“台柱”不仅是画坛上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美食家、评论家。著名画家郑板桥曾为扬州鲥鱼赋诗:“扬州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不仅写出烹调鲥鱼的时间、配料,甚至还有火工,以“烂”、“透”为宜,这样才能体现鲥鱼的肥腴、鲜嫩。
八怪之一的罗聘偏爱扬州扒烧整猪头。他在法海寺吃过僧人为他炖焖的这道名菜后赞不绝口:“初打春雷第一声,雨后春笋玉淋淋,买来配烧花猪头,不问厨娘问老僧。”相传清代扬州法海寺僧人虽不食荤腥,但极擅烹调猪头。民间有《竹枝词》是最好注释:“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道出了寺内厨艺高超,扒烧火工透彻,猪头酥烂脱骨,浓香醇厚,成为后来著名的“三头宴”之一。
大煮干丝也是扬州平民化的特色名馔之一。自称“我是扬州人”的著名学者朱自清念念不忘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滤去水,堆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尖儿就成。烫干丝就是清得好,不妨碍你吃别的”。他还说:“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证没错儿。”
梁实秋不仅擅写文章,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曾撰文写道:“狮子头,扬州名菜,大概是取其形似,而又相当大,故名,北方饭庄称之四喜丸子,做法不及扬州狮子头甚远。”梁先生还详细记叙了狮子头的选料和制作方法,特别强调要多切少斩以及如何勾芡等,这样做出的狮子头“其嫩如豆腐”,自认为“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一色。”他还说,淮扬馆子也善煮鳝鱼,特别是“炝虎尾”,是把鳝鱼切成4.5寸长的宽条,像老虎尾巴一样,用沸汤烫后晾凉,其味极鲜美。
中国红学会会长、著名红学家冯其庸说:“红楼菜就是扬州菜的体系”、“凡是扬州菜里好吃的东西,扬州菜的精华,就是红楼菜。”他在《秋游扬州》一文中重申:“扬州宴席一向是闻名于世的,现在的红楼宴自然是在传统菜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饮食,我一向认为主要是扬州菜的体系。”
改革开放后,不少外国国家元首都品尝过扬州菜。里根总统来华访问时,下榻在上海锦江饭店,对扬帮大厨制作的清炖蟹粉狮子头大为赞赏,认为是他吃到的最好菜点之一;尼克松再次访华后曾撰写回忆录,多次提到扬州炒饭;1991年10月金日成主席在江泽民主席陪同下访问扬州,对扬州汤包赞不绝口;1987年6月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问扬州,扬州厨师精心制作了炝虎尾、龙须鳜鱼、月宫裙边、宫灯虾仁等名菜,精通中国文化的吴作栋尝后高兴地说:“美好丰盛的扬州菜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有四大名菜系,我认为扬州数第一。”

小丸子(2014-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