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北桥中心小学正式恢复,原有几所小学开设戴帽子初中的,小学、初中宣告分离。北桥中心小学由县文教局正式任命中心校长、中学教导,但各村办小学尚无条件组合。中小学办学分离,公社文教组撤销。在上级主管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对学校开展整顿,制度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教育思想上拨乱反正。刚恢复中心校的1979年肩负起235名教职工的庞大队伍,将63名教师划归中学管理外,剩下54名公办教师与118名民办教师。根据上级要求首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一方面组织了43名文化底子好,有一定能力且自身积极高的老师参加中师业余进修,参与人数43名,到83年有34名完成任务,获得中师函授毕业证书。同时又号召民师参加第一期洛社民师班的报考,结果有6位同志进入民师班学习,随后又不间断地组织中师业余进修与专业合格考试学习,在80年代将为提高教师合格学历达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全体民办教师进行思想业务考查,建立两个考查组,用了两个星期全面考核,有通过全县对民办教师的文化知识考核,结合当时教育斐然实际,将暂不合条件的30名民办教师辞退,对72名颁布了吴县任命证书,6名试用证书。既稳定了教师队伍,又增加了师资质量。
1983年,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保证教学质量在县局步骤下,开始实施“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的“四率”工程,抓质量先抓数量,严控流生率。抓课堂教学,84年提出“五认真”工程(即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写教案、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后来改为“六认真”工作。1979年由文化大革命中将学校春季招生的制度恢复为秋季招生,1985年又将五年制教学恢复到六年制教学。那一年的五年级年龄大的学生准予毕业,年龄偏小的读六年级,这样确保了来年无毕业生的断层。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进一步提升,1985年于国家对从教25周年以上的教师颁布了“园丁”勋章,年满30周年的老师颁发了“庆三十年教龄留念光荣证”的红卡证书。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与政治待遇,对常年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民办教师逐年转为公办教师前后共达?名。年满3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退休工资100%执行。这些措施极大地稳定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提升,进一步促进教师进修学习,将北桥教队伍达标率达到了国家所下达的标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