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城隍庙殿内分布

家乡区县: 福建省石狮市

城隍庙共有一个正门,四个侧门,每个门都有其相应的对联和门神。而侧门的横批也记录了城隍庙在各个时代经过了几番的修建。

走进庙正中门,就见门楹上挂着一对黑底金字的对联:“阴阳非有两般理,善恶只凭一点心。”道出了建庙者的意图:人神共治,扬善惩恶;也道出了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长盛不衰的教旨。

进入正中门,便见第一殿。左右边殿,供奉着一对青脸獠牙的鬼差,身边配有四位身穿明清朝服,手持棍棒的公堂官吏。

往里走第二殿,右殿塑立一尊手执白鹅毛扇、高举“一见大吉”白令牌的谢将军;左殿塑立一尊手执铁链、高举“赏善罚恶”的火令牌的范将军。据《道教神仙大观》记载:“‘无常’是城隍庙不可缺少的要角。凡是城隍出巡赛会,必为行列的最前端。‘无常’又称七爷八爷又叫长爷短爷,又叫黑白无常,习惯上尊称为谢、范二将军,专押解人犯去神祗前审判。七爷姓谢,名必安,因为他身高脸白,所以有长爷及白无常的称呼。八爷姓范,名无救,因为他身短脸黑,所以又称为短爷及黑无常。”

再往里走第三殿。在左边右边殿各置一大型的玻璃龛,内分两层排列着廿四司官员塑像,形像与人同,龛文标示:彰善司、罚恶司、福德司、财政司、吏部司、保防司。“司”是专管某事业的官员。这廿四司系按人间社会统治机构仿作神界阴间的统治机关。这殿右中廊上还塑一匹千里马和马前高举马鞭、明清朝服的马舍爷,专管供神明出差查访案情,甄别是非、拘捕人犯归案的官员乘骑的宝马,也告诫作案而远逃者:“难逃法网!”。

步入第四殿,便是天坛,祀奉玉皇大帝(天公)。《道教神仙大观》说“他总管神祗,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夭、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

而入第五殿,是石狮城隍庙的主殿。正中殿祀奉被敕封忠佑侯的石狮城隍爷,特大的一尊是坐殿城隍爷,其前小尊的是出辇用的城隍爷。殿前右有红面的判官,殿前左有黑面的判官。右一殿祀奉土地二位尊王,右二殿祀奉城隍夫人;左一殿祀奉观世音菩萨,左二殿祀奉开山殿七代巡。

第六殿是太岁殿。内祀奉斗姆元君和值年六十太岁爷,专管岁月运途。《道教神仙大观》说:“斗姆既为九星之母,当主天地万物之生。”右前侧神台上供奉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他身披金盔金甲,脚踏风火轮,右手执九节神鞭,左手掐灵官诀,怒目而视,镇守观门。

左右两边是六十太岁爷,道教根据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与每年的本命相冲相刑相克者,称犯太岁,如果觉得最近运气不是那么好的话,可以算算看自己是不是犯了太岁,那不妨来这里拜一拜,说不定,好运就会来了。古代中国寺庙建筑的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庙宇整体和神像雕塑的细致上,还在各个细节有着让人赞叹的用意。

龙柱又称蟠,指的是未升天的龙,盘绕在柱子上,跟石狮一样,兼有欢迎访客的意思。龙的造型有十大特点:一火眉、而鲤须、三牛鼻、四鹿角、五狮头、六鱼鳞、七蛇身、八喷火、九鹰爪、十白尾,是中国万物的化身。在庙宇的装饰中,神灵瑞兽占有相当的地位,它反映了民族文化中的信仰、幻想、及对于国泰民安世界的期望。在所有的神灵瑞兽中,以龙最受尊敬。龙柱常是神祗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龙柱的雕饰,也代表了信徒对神明虔诚的表现。

寺庙的屋顶是装饰的重点,为了匹配所供奉的神明。屋顶的大小行事和装饰的繁简也有所差别,城隍庙因所供奉的是城隍爷,所以可以采用单檐的歇山或两面落水的屋顶。屋顶是一座建筑物最高的地方,会给人一种崇高和神圣的感觉,屋顶上的鸟好象天使一样,是一种通天的灵物,因为中国古代认为人在天之间,要得到天地的恩泽才能生存。燕尾脊就是以鸟的尾巴最为象征,而只有寺庙的屋顶会用龙来做装饰,一般的家庙是用鳖来做装饰的,象征的意义是为了要迎接祥瑞或是辟邪镇煞。

整座建筑物的装饰,除了屋顶的美轮美奂外,另外一个特别值得欣赏的就是外墙的石雕部分。城隍庙外墙大多以石雕组成,历史久远的石雕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原始美。

王静谊(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