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石狮市宝盖镇塘边村蔡种排父子,把从外地学来的拾音,传给村人及周边地区。闽南拾音快速兴起,几乎村村都有拾音队。至今一百五十多年,保存和整理了三百多个拾音曲牌。
闽南拾音曲牌的内容很丰富,有关四季景色、花鸟动物、人物及社会生活等描写,情感表现及其用途广泛。拾音以鼓指挥,以唢呐(北嗳)主奏,箫、喉管(鸭母哒)衬托、三弦、月琴、双青等弹拨乐及瓢弦、壳子弦、京胡、板胡、二胡及四胡等弦乐配合主旋律加花演奏,形成支声复调,又有打击乐的喧染,在闽南独具一格。它服务于闽南民间民俗活动和新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需求所产生的社会活动,具有与闽南民间民俗活动相互之间的依存性,显示闽南文化物色和乡土气息的特点。它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