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江门各项主要指标基本稳定,增速大都比上半年有所加快,但总体上仍然偏慢。初步统计,生产总值增长虽与全省持平,但7.6%的增速仅列19位,由于与另外两市并列,季度经济增速实际上又一次在全省包尾。
江门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并非自今年始。2012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近3年、10来个季度排在广东较后、甚至最末的位置,虽然市委提出“蓄势出发、赢在后劲”,市政府也制定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与措施,但这种尴尬局面始终未能扭转。人们在关注江门经济何时才能摆脱持续低迷困境的同时,也对其主要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江门主要经济指标表现欠佳,基本原因是外部环境影响。但为何同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复杂多变形势下,有的地区仍能实现两位数增长?例如,惠州景气度高的电子、石油和化工三大产业,占了工业的三分之二,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珠海今年前三季GDP、投资、外资、财政四项指标增速珠三角第一,靠的主要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以及该产业投资的大幅增长。
也有人说主要是统计制度改革与方法调整的影响。据笔者观察,这对经济实力强、统计质量好的地区影响并不大。从江门的实际情况看,既有联网直报后数据不够全面的影响,也有消化过去遗留“水分”的压力。
而笔者以为,经济基础还不稳固、结构调整滞后、转型发展迟缓,或是江门经济增速在省内明显落后的基本原因。制造业投资比重2008年以来持续下降,以及去年投资额的明显减少,已警示江门制造业发展将后劲不继。位居江门工业规模之首的金属制品业,多为中低技术产品,居二、三位的电力及目前以摩托车和船舶为主的运输设备制造,也适逢全行业增长放缓。近几年江门主要工业品产量下降幅度在20%以上的,分别是服装、化纤、水泥、集装箱、摩托车等传统产品,对工业及整个经济增速的影响相当大。
因此,在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之际,我们一方面要科学理解,“新常态”的实质是加快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更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尤须要向改革要动力,向经济结构调整要动力,向转变发展方式要动力。惟有如此,江门经济才能真正走出增长显著落后于全省的困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