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善寺奇闻奇事之高碑店县城旧址新城建龟城的由来
开善寺奇闻奇事之高碑店县城旧址新城建龟城的由来
在东洋大海的碧波之下,有一座水晶宫,里面住着东海龙王敖广一家。龙王、龙婆、龙子、龙孙,朝看日出,暮赏日落;与鱼鳖相戏,和波臣为伍;闲游四海,闷游五岳,一家老少却也其乐融融。
一天,龙王三太子酒后无德,滋事生非,罪犯天条,按律当斩。老龙王爱子心切,眼含热泪,手指远处的河口,深情地对太子说“孩子!你逃命去吧!从那条大河的入海口顺河向上,当你听到钟声,那个地方就是你的家。你在那里闭门思过,潜心修炼,就可以逃过这一劫。三太子泪眼婆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漫不经心地从东海游到海河,从海河游到大清河,从大清河转而向北游到白沟河,再沿白沟河逆流而上。游着游着传来一阵浑厚、悠扬的钟声,他抬起头看了看两岸,呵!真是一块土肥水美、鸟语花香的风水宝地。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太行山,横亘在西天尽头。群峰峥嵘,有的如鬼斧神工,犬牙交错,犹如交响乐般,突兀而起,直插霄汉,跌宕起伏,几经腾挪辗转,转眼间又急转直下冲向万沟千壑;有的则如小夜曲般舒缓绵延,温情浪漫。层层叠叠,无疆无涯,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山腰间,杨柳榆槐,青松翠柏,郁郁葱葱, 一望无际。秋风好似开了一个染坊,把它们染成了一抹金,一抹银,一片红,一片绿,一道道橙,一条条青,一点点紫,五颜六色,色彩斑斓。河两岸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坦荡如砥,平整如镜。田野里,翠绿的玉米结出硕大的果穗,火红的高粱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片朝霞,金黄的谷子笑弯了腰,在微微的晨风中摇曳多姿,翩翩而舞,还有那涨满豆荚的大豆,节节而高的芝麻,遍地飘香的瓜果;田地边、大道旁,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野果,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竞吐芬芳,真是五谷丰登、硕果累累,一幅丰收在望的景象;大路上做买、做卖的,探亲访友的,耕种劳作的,人来人往,欢声笑语,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仿佛置身于通衢闹市之中;村镇中,鸡鸣狗叫,兔飞羊跑,牛肥马壮,六畜兴旺、男耕女织,一派繁忙和睦的田园风光。不远处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寺,在朝阳的照射下,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熠熠生辉。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若漂浮在翡翠色海洋中的蓬莱琼岛、昆仑圣境。三太子没想到龙宫之外别有一番天地,山清水秀,肥田沃土,人勤年丰,民风淳厚,令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他非常满意这块地方,多日来懊悔、颓丧的心情一扫而光,精神为之一振,现出一脸的灿烂笑容,就上了岸。寻着钟声来到开善寺的山门外,在大寺旁停了下来潜心修炼。天长日久,经过风霜雨露的洗礼,吸收了日精月华,三太子化做了一座城池,这就是过去的新城县县城,今天的新城镇。旧时的新城县县城是一座真正的、完整的龟城。他只辟有南、北二门,而无东、西门,这在普天之下的城市中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南门外的南阁两侧各有一眼水井是龟眼,北关外的北阁是龟尾,护城河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座小桥是龟足。龟镇水势,水长龟威,风光无限!所以有“先有大佛殿,后有新城县”之说。后来,人们发现三太子日久产生思乡之意,致使县城每年向东南移动。为了保住当地的风水,在护城河的西北角上修建了拴龟桩——兰若佛塔,拴住龟足;在北阁之南的龟尾上建了真武庙,并立了一通石碑(俗称王八托石碑),钉住龟尾,让法力无边的真武大帝来施法,留住三太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浩劫、大动乱中,大搞破“四旧”,立“四新”。大佛殿遭到了劫难,真武庙荡然无存,石碑也歪歪斜斜地躺到了干涸的护城河里;北、西、南三面的城墙被夷为平地,东面的城墙仅剩得一轮黄土,在风霜雪雨中向人们诉说着它的过去。在如火如荼的动乱中,县政府于六十年代末迁往高碑店。新城,这个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县城,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风光,沦落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
浏览风云变幻,纵观历史的变迁,聆听大佛殿、三太子、新城县、拴龟桩、钉龟石、真武庙的传说,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