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枣儿半斤糕”是清源镇民间流传已久的一句玩笑话。把人的足板子比成了割糕,你看可笑不可笑!不过你不一定知道割糕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告诉你吧,割糕这东西是以往西门坡菜市场的一大美食哩。目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才吃过这种东西。那可是好吃极了。如今再没人做这种美食,它失传了。
说起割糕,它在前清年间早已很有名气,那个时代清源镇属徐沟县管辖。有个县太爷乜犀昌大人听到割糕的名声,特意在十月初八清源赶大会时,从徐沟县衙来菜市坡暗访割糕市。他装扮成一位普通百姓,见吃割糕的人排成长龙,又都卖半斤吃,就挤上去说:“给俺也来半斤糕。”卖糕的人头也不抬,就那么一刀割来,黄晶晶精垂垂的一片糕,带着五个割成半片的枣儿,用刀铲起来给他送到手上。他不接,并说:“你这一刀就是半斤了?也不上称称一称。”卖糕的将割好的一片糕用刀截去一大块后,挂在称钩上,让他看,他一看,果然高高的半斤,不差分毫。这一下子他少吃了至少有二两。可是一股暖暖的气味扑鼻香。咬一口呀,香甜可口,美极了。不由得口水从两口角往外淌。他脱口言道,真是名不虚传啊!这乜官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见其卖的割糕不但价廉物美,而且买八两给十两,童叟无欺,分毫不差。乜大老爷高兴极了,竟把一家大斗入小斗出的不法粮店,处罚二百斤软米糕,奖励给了割糕匠。从此,这事儿传为佳话。他的割糕生意也越发的红火起来。
这个卖割糕的人家,不知已有多少代人传做割糕生意了。到解放后,已是最后一代人,他的名叫锁奴儿。乡下人进城来,都要上菜市坡吃锁奴儿的割糕。以此为一乐。特别是西边山一带人,大清早装两筐葡萄,担到清源菜市坡上,批发出售。一路上二百多斤的担子,到达时怎能不觉饿。处理了货物,总要割半斤糕,粘贴在偏担上,一路往家走,一路咬着吃割糕。那股美劲儿就别提了。
近年来,各地都把以往的地方美食恢复起来了。如闻喜煮饼、平遥牛肉、孟封锅块。名气也更大起来。可是清源的割糕,至今仍不见面。大约是锁奴儿的子孙们改行了。因为割糕曾是他家的独行生意,技术性、艺术性都很独特。他家不做,别人又一时半会儿做不成那样的美食,只把五个枣儿半斤糕,这句话流传至今,叫老年人们想起割糕来就流口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