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坎镇历史悠久。清朝时期,政府就在罗坎镇设关收税,古有“罗汉关”、“旱码头”之誉。
民国23年,镇雄县设置8个区,其中,第六区设于罗坎镇,辖1镇10乡。
民国29年废区设乡镇,镇雄县建24乡镇,其中,罗坎镇设在罗坎 罗坎镇
街,辖11个保,113个甲。辖地为今罗坎、凤翥、纸槽、麻地、花园、桐坪、温水、粉壁、长岩。
1950年秋,全县设7个区24个乡镇。罗坎属第六区,辖罗坎镇、茶蔚乡、盐源乡、杉树乡。
1951年,全县设7个区79个乡镇。罗坎属第六区,辖罗坎镇、花园乡、凤翥乡、坳田乡、茶蔚乡、军备乡、盐源乡、盐溪乡、孔坝乡、杉树乡、瓦桥乡、细沙河乡共1镇11个乡。
1953年,全县设14个区208个乡镇。罗坎属第十一区,辖罗坎镇和纸槽沟、坳田、泡瓜林、落尾坝、凤翥、茶蔚、桐子坪、大庙、李子坝、粉壁山、大温水、花园、麻地、军备、盐源、寨上、沧海、傅家寨、盐溪、长岩、干河、蓼叶坝22乡。
1958年,撤销区、乡、镇,设23个人民公社,将203个乡改为管理区。罗坎属“英雄社”。
1982年底,全县设13个人民公社,1个镇,1个综合场,229个大队, 罗坎镇
3个街,5141个生产队,5715个自然村。罗坎公社辖罗坎、凤翥、纸槽、落尾坝、泡瓜林、李子坝、花园、盐源、茶蔚、大温水、傅家寨、干河、麻地、寨上、盐溪、粉壁山、大庙、坳田、军备、老街、发达、桐子坪、蓼叶坝、长岩、沧海25个生产大队。
1985年底,全县共设19个区,1个县辖镇,22个区辖镇,213个乡。罗坎区边罗坎镇和纸槽、发达、凤翥、落尾坝、泡瓜林、坳田、茶蔚、粉壁、李子坝、大庙、军备、老街、寨上、麻地、花园、桐坪16乡。
1988年区乡体制改革,撤区设乡镇,罗坎镇辖罗坎、茶蔚、粉壁、落尾、凤翥、桐坪、麻地、纸槽、花园9个村。2006年乡镇撤并,原李子乡及原干沟乡老街村并入罗坎,罗坎镇辖罗坎、茶蔚、粉壁、落尾、凤翥、桐坪、麻地、纸槽、花园、李子、坳田、泡瓜、发达、大庙、寨上、军备、老街17个村。
罗坎镇地处川滇两省、镇彝威三县结合部,古有“罗汉关”、“旱码头”之誉。因此,川滇两省商贾来往频繁,川文化影响较大,教育文化发端较早,人文较为丰厚。 一是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有朋自远方来,罗坎人入必躬自捧茶,奉上清凉可口的苦丁茶、红橙橙的蜜桔;会为你准备丰盛的晚餐,晚餐上有三道必备菜肴:炸花生、炒腊肉和清炖鸡,让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二是文化发达,人才辈出。罗坎镇文化较为发达,文人才子较多,常填词作赋,吟诗作对,佳作较多。如“双流几曲浴丹苍,冠翅居然凤欲翔。莫漫吹笙明月夜,便教飞去白云乡。”是清代罗坎凤翥举人王廷桂的传世佳作;“三圣岩前两合江,凤凰飞来歇中央。洛航粉壁高万丈,黄桷树上老龙王。”出自桐坪罗秀才手笔。这些美妙诗文,不得不让人感叹罗坎人的艺术才能。之外,罗坎镇苗族文化比较发达,篝火笙歌,让人陶醉;发达茶埂坡人文也比较丰厚。
三是勤劳纯朴,艰苦创业。罗坎人用自已的双手、战天斗地的精神和气魄,于1972年至1976年间,建成长37.4公里,渠宽深各1.5米的白水大堰,大堰有隧洞198个,其中最长的隧道960米,6个村2万多人口5千多亩土地受益,当时是全省第二大、全市第一大水利工程,堪称罗坎的“红旗渠”。祖祖辈辈以来,罗坎人民就是用勤劳的双手,精心建设着自己的幸福家园。
更多详情请关注我的网络营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ynjian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422435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