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岭深处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处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蓝天碧水之间,群山掩映之中,一座座别致的木楼依山势而建,在陡峭的山地营造出一块平坦的人类生活空间。这就是瑶族民居吊脚楼。
瑶族是一个山地民族,住所往往依山傍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瑶族人多居住在山区,很少有可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于是他们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子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山区气候潮湿多雨而且炎热,为了通风避潮和防止野兽的侵害,瑶民采用了一种房屋下部架空,称为干栏式的建筑方式。住宅随着山势的高低而建造,前后立柱也随地势长短不同地立在陡坡上。房屋分上下两层,下层多畅空,里面多做牛、猪的牲畜棚及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挑廊,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儿和休息。这些廊子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所以这种住宅往往是里边靠在山坡上,外边悬吊在空中。
这种吊脚楼看起来美观,灵巧别致,凌空欲飞;住起来舒适,干爽透气,通风采光;还有人认为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瑶族人民“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值得好好研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