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这个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城市,先后涌现出许多名人,“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宋代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及现代教育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那么,今天我们先来谈谈“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
骆宾王(619—约687),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幼年即资质颖悟,聪慧过人。7岁时即景赋《咏鹅》诗,一时传遍乡闾,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氏檄文》。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一个政治上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的小官吏。
江南神童、齐鲁才子: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骆宾王诞生在乌伤城外的骆家塘小村子里。骆姓是古乌伤望族,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过骆俊、骆统等著名人物。骆宾王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饱学之士。他们望子成龙,为了使期望成为现实,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非常用心。教他朗读简易诗文、吟句联文。
转眼到了七岁,一天,祖父的一位朋友远道来访。席间,祖父谈起教孙读书的乐趣,就把宾王在吟诗习文方面的灵悟表现,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饭罢,祖父带宾王陪客人外出漫步。当他们走过村边的一口池塘时,看见一群白鹅正在塘中戏水。客人心里一动,就把小宾王拉到身边,附耳对他说:“你能把白鹅戏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诗吗?”宾王听罢,向塘中凝视片刻,略一思索,用清脆的童音大声念道: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短短18个字,把一群白鹅戏水的神态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是那么生动,意境是那么清丽。客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一把把宾王抱在怀里,激动地说:“你真是一位神童!”
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迅速传遍遐迩,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誉。
之后,骆宾王的父亲为了给儿子实施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同时还让儿子多方接触当地的学界名流,使他在广泛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
通过在博昌的多年苦读,骆宾王已经从一个江南神童,成长为一名齐鲁才子。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赋诗作文,得到当地学人的交口称赞。
仕途艰难 隐居兖州:
骆宾王入京应试,是在22岁那年的秋天。
然而第一次的考试结果,竟是名落孙山。几年以后,骆宾王终于在长安出仕了。但仅仅过了几年,就遭人排挤,受到诬陷,罢去了官职。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骆宾王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幸好有人出来帮忙,推荐他到道王李元庆府中担任新的职务,才算摆脱了困境。在官场混迹将近十年,目睹宦海中翻滚的污水浊浪,骆宾王对继续谋仕不再感兴趣。于是返回第二故乡兖州,决定过耕读自娱的隐居生活。骆宾王闲居兖州,前后一共12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高峰,为列名“四杰”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最后几年,由于生活艰难,加上母亲和自己身体都不好,这种病困穷愁,反映在诗文中,显得意蕴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博得时人的交口称赞。
再度遭谴 从军边塞:
骆宾王风尘仆仆来到阔别十七八年的长安,经过对策考试,终于中式录用,被授予奉礼郎。公事办完,他就和诗友切磋诗艺,议论文章,生活过得倒还自在。约是诗文界有地位的朋友举荐,骆宾王担任奉礼郎不久,又兼任东台详正学士。
骆宾王的耿介刚直、疾恶如仇的豪迈性格难免得罪权要,并遭群小的嫉恨。担任奉礼郎的第三年,又遭人排挤,被罢了官职。
正当骆宾王进退维艰的时候,西北边境发生了战争,吐蕃大举寇边,占领了西域的大片土地。朝廷派薛仁贵为行军大总管,率兵进讨。于是骆宾王上诗给朝中掌管人事的大员,要求从军以自效。很快得到吏部同意,于当年七月离开长安,开始了穷沙极漠的军旅生涯。
虽然骆宾王立功边疆的理想没能实现,但军旅生活的亲身经历,使他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天山积雪、交河绝塞、戈壁流沙、边庭落日,加上戍楼烽火、野气狼烟,拌和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思和羁旅的感慨,凝铸成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军旅诗歌,成为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声。不久,骆宾王离开西域,随军入滇,参加姚州(今属云南)境内的平叛战斗。战争结束,骆宾王跟随主将入朝献捷,得以和老母及家人小聚。因为他还在服役期中,不久即奉命入蜀。骆宾王在四川担任的大约是军中的幕府书记之类,主要负责文字工作。在蜀中停留了两个整年,56岁那年的冬天,他返回长安,总算结束了漂泊不定的从军生涯。
十年不调 诬赃下狱:
骆宾王回到长安,吏部按绩考核,量功补过,授予他一个武功县主簿的职位。就在武功主簿任上,骆宾王的著名长诗《帝京篇》写成,一时朝野传诵,誉为绝唱。不久,调任明堂县主簿。明堂是京县,品秩有所提高。这年底,母亲病故,骆宾王离职守孝。几个月之后,他突然被提拔重用,担任御史台侍御史。这是骆宾王一生中最高的职位,是“纠举百僚,推鞠狱讼”的朝廷监察官。骆宾王以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态度治事,自然受到别人的忌恨。上任还不到半年时间,就以“赃罪”入狱。
骆宾王在狱中受尽折磨,知情人慑于诬陷者的淫威,不敢为他伸冤。絷狱期间,他写下了一系列诗赋,控诉司法的腐败,抒发内心的郁勃,表明自己的清白。最有名的有五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未时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整首诗托物寄兴,借蝉自喻。蝉儿居高饮洁,品性高雅,但却受到秋风秋露无情地摧残,使它欲飞不能,欲响无声。“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扯心裂肺的呼喊,喷射出骆宾王满腔愤怒,读之令人心神为之震憾。
骆宾王在狱中关了将近两年,62岁那年的八月,唐高宗立英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他遇赦出狱,但没有官复原职。第二年夏天,把他谪贬到东南边远的临海(今属浙江台州),担任一名小小的县丞。
扬州起事 兵败逃亡:
骆宾王五月初携家眷扶母棺南下,长安城内的文人学士、故友至交,纷纷为这位文坛领袖送行。
七月初骆宾王回到故乡义乌,受到亲友乡贤的热烈欢迎。
七月二十日,他为母亲举行葬礼。丧事结束以后,就去临海赴任。
大约是八月中旬,骆宾王到达临海。他原拟到任后即借故离开仕途,过遁迹山林的隐居生活。
公元683年腊月,也就是骆宾王任职临海的第三年,高宗驾崩。来年一月,皇太子李显遵遗诏即位,改元嗣圣,是为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骆宾王于这年春天因事进京,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以及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心中颇感愤愤。他带着一腔郁郁之气离京南下,但没有再回临海。而是去了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
扬州起兵的最初形势很好,不仅很快集结军队十多万人,而且楚州率先响应,兵不血刃就拥有扬、楚两州之地。不久又攻下润州,连朝廷内部也产生动摇。宰相裴炎就要求武则天退出政治舞台,还政于皇帝。但徐敬业没有利用这有利形势,挥师西进,直逼京洛。而是想先巩固江南根据地,然后再经营中原。这就给武则天以足够的时间清除朝中的反对派,然后派几十万大军围剿夹击。徐敬业虽然奋力迎战,也取得了几次胜利,但最后终因力量悬殊而失败,前后历时仅三个月。
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传说纷坛。有说被杀的,也有说逃亡的,还有说投江水而死的。实际情况大约是脱逃以后,就隐姓埋名,在吴中一带流亡。隐匿几年之后,带着一腔壮志未酬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终年约在70岁左右。
作为骆宾王的故乡,65万义乌人民以曾经养育出骆宾王这样杰出的人物而自豪。为骆宾王修复了枫塘古墓,建设了骆宾王纪念公园。国内外知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以骆宾王的名字命名,称宾王市场。此外,还有宾王路、宾王大桥等等。人们怀念他,纪念他,目的是弘扬他的高风亮节,学习他的道德文章。他的形象作为义乌人文荟萃的象征,将永远给后人以精神的滋养,促进长久的文明建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