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社火

家乡区县: 化隆回族自治县

     据文字记载,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如今,随着娱乐成分的增加,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青海的民间社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了外地优秀的民间社火节目或优秀的唱词和舞蹈动作,提高了青海社火的质量。
     青海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了青海,同时又吸取了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舞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社火节目。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推向高潮.
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社火的名目很多,什么耍龙、狮子、花鼓、太平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还报儿、官老爷、大哑巴、卖膏药、胖婆娘、傻公子等。每一位"身子"都尽情表演,城乡笼罩在欢乐之中。


关于社火"身子"的平历有两个民间的故事:
      一种说法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庄王一日外出,正在回城,突然遭到敌军包围。楚王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臣子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为重赏,找一个长相相似的人作"替身"。这个"替身"好不威风,穿着王服,前有探马报信,武士开道,后有歌舞班子随行,楚庄王却扮成一个哑巴,脸上抹着黑灰,身上反穿皮袄,混在逃难的队伍当中。楚庄王安全脱身,"替身"却被紧紧追杀,这个替身仓皇逃命;钻进一家马棚里不敢动,乌纱帽也给撞歪了。主人家正在贴春联,手忙脚乱,将"槽头兴旺"四个字贴在纱帽上,楚庄王后来发迹,为感激救主大恩,下令出灯官耍社火。直到如今,灯官老爷的纱帽上还贴有"槽头兴旺"四个字。


      至于青海社火来历,还有一种说话。据说明代洪武年间,诸氏巷人耍社火,一个男人扮演女人,露出袍下大脚。有人向马娘娘进馋言,说露出大脚是污辱马娘娘,困为马娘娘是有名的大脚,最忌讳别人挖苦她是大脚女人。朱元璋发怒,下令将诸氏人发配到青海,诸氏巷人就一路把社火耍到青海。
不管民间传说怎么说,高原人通过社火表演来表达自已的快乐和心愿。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keaidewo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5296530074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8825178.html

Luckyuan(2014-11-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