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区历史

家乡区县: 黄岛区

黄岛区,古为莱夷之地。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原胶南,开创了灿烂的琅琊文化。已经发现的30多处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文物古迹,把原胶南的历史追溯到原始社会初期。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这里置琅琊邑,称"东境上邑",当时人们赞誉这里为"东方胜地"。史载齐桓公和齐景公都对琅琊非常向往。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齐国长城遗迹贯穿境内50多公里。

周武王封少昊之后裔兹舆期为莒子,建都于计,时属莒国。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介根。战国初,越灭吴,于公元前468年徙都琅琊,今区域南部沿海一带属越,历224年。后越败于楚,地属楚。

战国后期,区域全部属齐。秦统一六国,境内设琅琊郡,并附郭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区域属琅琊县。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隋复置琅琊县。

南朝宋孝武帝并北海省高密郡,原黄岛区改属北海郡黔陬县。

北朝后魏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置胶州,领东武、高密、平昌3郡,时属高密郡之黔陬县。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置平昌郡于黔陬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平昌郡,发黔陬直隶胶州。五年(公元585年)改胶州为密州(今山东诸城市),时属密州之黔陬县。自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始属密州之胶西县。

至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属密州(治诸城)高密县之板桥镇。

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省板桥镇复属密州(治诸城)之胶西县。

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省胶西县直隶胶州。

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春,胶县朱仲区改为胶县第五区。黄岛、薛家岛、辛安全部划归珠山县。11月,珠山县撤销归并胶县。

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1944年析置藏马县、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

1946年9月,划胶县洋河以南9个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建立胶南县,属滨北专区,至1976年10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黄岛、薛家岛、辛安3处人民公社从胶南县划出,组建黄岛革命委员会,为县级建制。

1979年1月,又经国务院批准,将黄岛革命委员会所辖3处人民公社从昌潍地区分出,归属青岛市,为青岛市黄岛区,县级市区建置。

1984年8月机构改革,撤销人民公社体制,成立黄岛镇、薛家岛镇。原辛安人民公社一分为二,成立辛安镇和柳花泊乡。

2012年12月1日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撤销青岛市原黄岛区、原胶南市,组建新的黄岛区。

大树(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