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筝之都—潍坊

家乡区县: 潍坊市潍城区

潍坊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建议,举办了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从此,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举行,至2013年,潍坊已经连续举办了30届。1987年4月,潍坊被第五届国际风筝会主席团确定为“世界风筝都”。国际风筝联合会还作出决定,将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设在潍坊。

世界的风筝之都,故称“鸢都”。

2鸢都由来编辑

“鸢都”由来:风筝,[1] 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大多数的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木鸢」)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纪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3文化历史编辑

这里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氏族部落生产和生活。夏代、商代分别建有封国,春秋、战国时期,分属齐、鲁等国。青州是我国历史上的古九州之一。久远的历史给潍坊境内留下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群带,有古遗址、 古建筑、古石刻和遗像等不可移动文物18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3处,省级27处,县级400多处。地处齐国故地的潍坊,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齐国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北宋画家张择端,诗人李清照等文化名人灿若星辰。原籍他乡而在潍坊为官做事的名士,也为数众多。北宋宰相寇准、文学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清代郑板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文墨迹,至今流传于世,为中外游客所仰颂。

潍坊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木版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潍坊的嵌银漆器、仿古铜、核雕、刺绣、布玩具等传统工 潍坊市风筝广场:“世界风筝都”石刻标识。

艺品蜚声海内外。

在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 风筝
  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年画的产地和集散地。

 

画船听雨眠(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