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2001年,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居第25位。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9.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新口径),分别增长26.5%和32.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40%。农业以产业化经营及标准化绿色农业著称。2002年,高值田发展到8.7万亩;果品总产量22.2万吨,水产品产量19.1万吨,山东梨、龙口粉丝、龙口草莓、龙口对虾、桑岛海参等土特产品远近闻名;规划实施了以"双十双五"工程为主枢架的农业产业化和"山区经济二次创业"战略,标准化农业和绿色农业得到全面实施,农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提高。全市粮经比例调整到1:4,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7处,建设了总库容达12万吨的中国北方最大的气调库、冷风库群,有7家企业、14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优质苹果、山东梨首次打入北美市场。200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5亿元,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称号。工业基础雄厚,运行质量逐年提高。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942家,形成了机械、家电、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6大支柱行业,新型建材、食品、电子电器、汽车关键零部件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现已培植出了十大企业集团、十大民营企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拥有上市企业3家,被省体改委列入省资本运营重点联系市。2002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9家,最高达45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2处,最高达7亿元。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其中"威龙"牌葡萄酒属于中国名牌产品,"龙丰"商标被国家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通过ISO质量体系或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98个。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利税33.7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7%,工业动力用电量达到17.6亿千瓦时,增长10.4%。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南山景区二期工程、东海108洞国际高尔夫球场、龙鼎广场、糖酒大厦、博商广场等大型商贸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发展第三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果蔬家具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工业批发市场"。目前各类市场发展到66处。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3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亿元,增长15.5%。现代物流业方兴未艾,拥有胜通物流和兴隆道恩两大物流企业,其中胜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家具备二级资质的县级物流企业。全市加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20户,年配货额过亿元的物流企业已达2处,小型物流配送点35个,超市内部配送中心3个。以南山风景区、屺姆岛旅游区、徐福故里旅游区和之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的亮点。2002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100万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6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市个体工商业户发展到1.6万户,注册资本2.42亿元,从业人员3.14万人;私营企业达到1514户,注册资本8.19亿元,从业人员1.85万人。2002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1.15亿元,占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的12.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