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洼地”——金桥工业园

家乡区县: 江苏省姑苏区

     以200万资金,6000平方米的厂房建园起家的苏州市木渎金桥工业园,开发建设十年来,大力引导私营企业进园入区,促进土地向产业集中,企业向园区聚集,加速了产业集约化、板块式发展,使这个民营工业园区不但成为一大批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和实现高成长、高盈利的“孵化器”;还成为苏州地区声名雀起的特色民营工业园区;园区不但入驻有中国名牌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还建有苏州首家大型以集宿化管理为手段,推进新市民融合工程的——木渎新市民服务中心;苏州首家民营大型人才市场——苏州越吴人才市场;以及阿瓦山寨、阿里山休闲会所和在建中的由上海东方航空公司管理的“东航之星”三星级宾馆等一批三产服务业亮点……。

抢抓机遇,超速发展

    木渎金桥工业园(原称金桥民营经济开发区)是木渎镇人民政府为了整合资源,培育发展民营经济,于1997年规划建设的民营工业园区,到现在正好十年时间,期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以政府拨款200万资金、6000平方米厂房起步创业,6年时间里,一直徘徊于小规模、尝试性经营中。当时道路封闭,基础设施差,招商难;2003年,抢到了发展机遇,开始了大发展阶段,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参照了吴中开发区的标准开发,基础设施达到了省级开发区的标准,起点高,档次高,为后来的招商作好了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腾出了相当大的精力和人力招商引资。省里,市里,区里,不放过任何机会,参加各级部门的招商活动;利用天网、地网、人网,广开信息渠道。2004年开始,入园企业火暴,以平均每天诞生一家的速度增长着,由此进入了工业园区的超速发展佳季。

    金桥工业园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辖区面积从最初100余亩地扩展到了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东区、北区、南区三大版块;钢性水泥路面达20公里,已经形成了“四纵三横”的道路路局;园区内整体绿化覆盖率达40%;建设1000KVA及500KVA变电站15座;有日处理能力为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其他物业、治安、医疗、人居等配套辅助设施日益齐全。全区入驻企业共有584家,规模企业530家,(其中内资民资522家,外资62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全园累计总投资 60亿元,自建、组建标准厂房共计60多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年租金收入近2000万元(自建厂房部分);已经形成了几大优势产业:一是精密机械,省经贸厅近日批文下来了,金桥工业园被评定为“省精密机械产业基地;二是电子信息,三是汽车配件。2007年园区共完成销售40亿元,上交国家税收1.5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全镇三产的税收,预测明年能够增长3000万以上的企业有19家,2008年利税可望上台阶,超2亿元。

   金桥工业园于2003年就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认证体系,连续多年被评为苏州市私营企业先进园区。

强村富民,和谐发展

     这正是当初吴中区木渎镇开发这个工业园区战略构思的宗旨所在。吴中区木渎镇紧紧抓住了苏州“外向型经济第二波”的重要机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构筑富民强区,富民强镇,富民强村的新经济发展平台;为营造新的优势和经济增长点,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载体,金桥工业园区就是这个构思的实际产物。所以当初建园的战略思路“总体规划,体现特色,完善功能,联动开发”中体现得也非常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所以我们在建园发展中,始终把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村级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纳入整个发展进程中,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园区经济发展到现在,入园企业 584家,规模企业530家,租用开发区厂房的360家,而厂房的投资绝大部分收益都是村级收入,极大地带动了村民的致富收入。全园每年有6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出租,其中一半,30万平方米,都属于农民所有,村级每年都有3000多万固定收入,5个村,2万人受益,这一块是他们每年的稳定收入,每年都在稳步增长,稳步增收。而政府自己这一块每年只有2000多万收益。

环保优先,绿色发展

     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在建园之初,始终把环保作为头等大事,特别注重了招商引资和确立项目引进上的环保问题,严格把关,以至现在金桥开发区的水质是全木渎最好的,也没有什么污染源,对这一点,我感到很是欣慰。现在我们木渎镇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环境依然优美如初,每隔300米即有一个绿荫浓浓的小花园。所以木渎人气很旺,近年在苏州流传有“休闲在木渎、居住在木渎、创业在木渎”的口头禅。从今年开始我们对所有意向入驻我园区的项目采取了“环保一票否决制”的硬性规定,从源头堵死,坚决不留隐患。我们还将占地面积达四分之一的金桥新城建设老百姓的安居房,周边的10万平方米空地投资2000多万建造运河景观带,安置老百姓、拆迁户,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们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本,造福百姓,要把最好的环境给老百姓住。

调优结构,特色发展

     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着力研究的课题,在产业结构升级上下功夫,找出路。我认为应地制宜,老企业升级,这是我们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目标。另外,提高工业项目的质量,要选商,择商,不失时机地发展三产,做大做强办公室经济。能够发展三产的地方,退二进三。这个工作前几年我们就已经在做了,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间还产生了几个很有社会影响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如,以集宿化管理为手段,推进新市民融合工程的——木渎新市民服务中心、苏州首家民营大型人才市场——苏州越吴人才市场等服务业亮点。现在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并存,我们要再抢机遇,只争朝夕。我区新的发展规划已经确立,园区将利用木渎镇的区位优势来作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利用镇区一些规划大力发展三产,如:房地产、大市场、大商贸、大宾馆,大休闲等,木渎历来人气旺,这是应地制宜的发展途径。我们要把藏书划归木渎的机遇,当做园区二次创业的机遇去抢抓。藏书有很多优质资源,一张白纸,怎样做漂亮的文章。接下来园区发展,基础设施和标准会很高,我们就是要在高标准上画出最美,更美的蓝图,在大的方案拍板之前都要货比三家。

只争朝夕,再抢机遇

成功之处,就是抢到了前十年的第一轮发展机遇;发展到今天,从外面看看是可以的,但规模企业较少,今后要有大的突破。我们这个园区90%以上是民营企业。今后要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着力培育一批规模企业,包括一些规模企业上市,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园已经有一家上市企业,有意向的还有3-4家,今后我们要进行重点的培育扶持,给它们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氛围。
另外,我们园区过去的外资企业主要以台湾地区为主,现在已入驻有世界500强企业、日本、新加坡以及加拿大,甚至欧美等国的企业,对招商的要求很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这些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地充实学习,才能胜任。形势逼人,不学习就要落伍,要被淘汰。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地址:http://wm23.cn/wxcuxiaoxiao
我的梧桐子地址:http://www.wutongzi.com/uc/04528146.html
我的新浪博客地址:http://weibo.com/u/5094360800?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筱筱white(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