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小传(下)

家乡区县: 即墨市

4、不固执,不保守
黄老的不随波逐流,并不是固执、保守的表现;相反,他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注意不断吸收、更新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他愿意时时学习,向任何人学习,向同志学,也向学生学。但他不会生吞活剥别人的东西,而是在充分咀嚼、消化后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为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提供适宜的理论依据。
(3)、“行不负人常用忍”
这是黄老为人处事的写照。对老一代,他敬重有加,对同志,他宽厚相处;对学生,他关爱体贴。黄老向我讲起了“文化大革命”时的一件事。“文化大革命”前,尹德新同志是北师大教育系副系主任,黄老是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尹是其上级。60年代初,尹按照上级的要求,让教育学教研室压缩编制,下放干部,留下骨干。黄老照做了,他留下了一批中层骨干,而将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团员下放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个同学提审黄老,质问他:“1961年下放的干部,你将年轻党团员排挤出去,留下的都是非党教师,尹德新是如何给你指示的?”黄老为了保护同志,硬是不写尹的材料,自己承担了责任。他说:“尹有尹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下放干部这件事是我做的,我不能将我的帐赖到尹的身上去。”他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错误的。为此,黄老遭到了那位同学的拳打脚踢。他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同志。黄老的高风亮节可见一斑。如此一个重情谊重责任的人,在面对名利的时候,他总是先人后己。黄老是1952年入北师大教育系任教的,被定为讲师,后来又任教研室主任,作为一个干部,他首先想到的是别的同志的利益,为了让其他同志早些升级,他常将自己的评职称名额让给别人。这样直至1978年,他才评上副教授的职称。从讲师到副教授,黄老整整走了26年,无私地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是他坚守的为人准则。黄老总说,宁让人负我,我决不负人,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决不推卸给别人,对人要容忍谦让,先人后己。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的话,在黄老这里却一生在实践着,这不能不让我们敬佩!
黄老有着学者的智慧,更有着仁者的境界!是我们小辈学习的榜样,做人的参照!
最后,黄老告诉我,现在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总结为“三黄”--黄济,虽是年近黄昏,却正走向黄金时代。他以“天公若肯假年月,自当续播争寸分”的奋斗精神。来激励着自己不断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Qian密哒~(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