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经济的鹏飞

家乡区县: 柳州市柳北区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柳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柳州市经济实现转危为安并取得重大突破,在柳州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年初众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7.5万农民工返乡、外贸严重萎缩、财政减收和夏季特大洪灾、秋季持续干旱等严峻复杂的形势,柳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柳州科学发展“二十八字方针”,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大力开展“四个年”活动,以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良好发展态势,加快“经济升级、城市转型”步伐,顺利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上千亿、工业总产值过两千亿的历史性跨越。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0亿元,增长15.7%;工业总产值2011.1亿元,增长18.5%;财政收入157.6亿元,增长1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1.9亿元,增长58.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1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356元,增长10.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以内。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53:60.34:30.13调整为8.63:60.03:31.3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规划37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有25项提前完成,占67.6%。

投资环境
柳州地处中国广西的中部,区位优势突出。东北距桂林约150公里,西南距南宁约250公里,距北海港、防城港、钦州港约400公里。柳州东临粤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接北部湾东南亚等高速发展地区,西靠云贵川,北抵长江中下游,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中国南方开发区(华南经济圈)与大西南待开发区(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带,是经济高梯度地区和经济低梯度地区的连接地带。公路或铁路经东兴、凭祥友谊关可直达越南河内及其它主要城市,海运经北海、钦州、防城三大港口可直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主要国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

西南工业重镇
柳州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2009年全市有工业企业2940户,其中大型工业企业10户。2010年规模以上905户,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2户、上市企业5户(桂柳工、柳化、两面针、优联和柳钢),中国名牌产品3个(两面针牙膏、柳工装载机、网山白砂糖),驰名商标4个(两面针、金嗓子、花红、柳工)。

工业总产值迈上两千亿台阶
出手快、出拳重、出击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效明显。及时推出应对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和扶持创业、促进就业等系列政策,坚决与企业一起,“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共渡难关”。全年市财政用于扶持企业发展资金达4.9亿元,其中三分之二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新增资本金2000万元,全年提供担保18.3亿元;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融资超过30亿元。积极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共为710家企业提供服务;坚持每月10日市长“企业接待日”制度,接待企业64家,协调解决了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市没有一家企业关门倒闭,没有出现企业大规模裁员;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逐步回升,增速由一季度下降87%提升为全年增长73.3%。柳州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肯定,柳州被评为“2009年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和“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

工业发展实现四大突破
一是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由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历史性跨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767.5亿元,增长20.5%。二是支柱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市汽车产量达119.4万辆;钢产量突破800万吨。柳州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个年产汽车过百万辆的城市。三是企业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上汽通用五菱主营业务收入迈上300亿元台阶,成为国内首个年产销汽车突破100万辆的单一车企;五菱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全市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增至4家。新增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43家,总数达200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7家,总数达904家。四是县区工业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阳和新区工业产值突破150亿元,鱼峰区、柳北区分别突破100亿元。全市工业产值过百亿的县区、开发区达到6个。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2009年,柳州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08.5亿元,增长51.8%,柳钢、柳化等企业的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60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柳工、欧维姆、两面针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新增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五菱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柳汽、上汽通用五菱轿车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达27.7%,提高6.6个百分点。柳州市第五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并成为广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点城市。循环经济有效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4%,40家重点能耗企业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年度减排目标顺利实现。柳州跻身“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

园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199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首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2010年柳州市重点监测的八个工业园区(分别是:阳和工业新区、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鹿寨经济开发区、柳江经济开发区、柳南河西工业区、柳北工业园、柳城县工业园、融安县工业集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达827.7亿元,增长46.5%。园区集聚效应日渐显现,阳和工业新区工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全市产值过百亿工业园区增至5个,自治区级A类以上产业园区由7个增至8个。阳和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主导园区。广西柳州汽车城项目正式落户柳东新区。
农业经济
甘蔗、粮食、桑蚕、蔬菜、水果、茶叶等六大优势产业稳步向集群优势发展,优势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粮食产业稳定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1.7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81.2万吨。蔗、桑、果、菜、茶等产业稳步向集群优势发展,量效齐增。

旅游经济、商贸流通、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物流经济
典型的喀斯特熔岩地貌,独特的山水景观,神秘的原始森林,独具神韵的少数民族风情,积淀丰富的史前文化,与著名旅游城市--桂林相毗邻等因素,奠定了柳州良好的旅游基础。
柳州市商贸流通业正牌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拥有一批大型商贸、餐饮和服务设施及骨干企业,形成了以大型百货店为核心的商业零售业态架构和覆盖面较广的商品市场体系。

罗景琳(2014-11-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