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美食家,也算不得饕餮之徒,但垂涎欲滴的滋味总有几样。尤其到外地上学后,免不了朝思暮想,假若一旦回疆即大快朵颐。但在沙雅,便按捺欲炙之色可以优游从容了。
“闻之生香,食之生汗”,第一享受的美味莫过于胖老汉椒麻鸡了。这个当年铁路局夜市上的小摊如今已经成为全国著名品牌饭店了。饭店里人总是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和鸣着我旅途归来的饥肠辘辘。看着小师傅手起刀落异常熟练的将煮熟晾干的土鸡(独特制作)切成整齐的条块状,然后用他们独特配方的卤汤过滤浸润,经过这么一道程序不但赋予了椒麻的味道,而且好像改变了质地。鸡肉由酥腻变得素洁。当浇上卤汤的椒麻鸡端到餐桌上来的时候香气四溢。和新疆其他地方制作椒麻鸡的方法不同,它不是用连皮带肉用手撕那种豪放野蛮的方法,菜肴外观更多了些精致和含蓄,在椭圆形洁白的瓷盘里很像一件艺术品。领略它的特色还需一口一口慢慢品尝,你不要为它鲜嫩的表面所迷惑。你得做好思想准备,让麻辣慢慢浸入你的细胞。但还是出乎你的意料,所有的毛孔迅速被动打开,你来不及适应,身体已经像被一阵猛烈的风毫无商量的刮过,淋漓酣畅。你没有任何抵抗就已经被完全征服。欲阻挡这阵风吹,唯一的办法就是来瓶啤酒边吃边饮,那猎猎狂风会变得和煦一些,温柔一些。冰凉的啤酒中庸了麻辣,使之变得特别清爽。椒麻鸡与啤酒真是天作之合,不可分离。平时觉得啤酒味道很苦,但此时感觉它是那么好喝。而“爽”这个词好像就是专门为它发明的。将皮带面或柳叶面搅拌在卤汤里,就着一段段鲜嫩辛辣感甜的葱段,那是一个渐入佳境的登峰造极。
在我味觉里与椒麻鸡不分伯仲的要数沙雅海楼抓饭了。抓饭的做法十分科学。充分体现了西北粗犷豪放的性格。细腻婉约的江南是断没有这种食物做法的。它的发明与西北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一个“抓”字形象的把新疆人的豪放充分展示出来。非“抓”不可,并非因为原始社会遗风,而是穆斯林一种延续至今的特殊习惯。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做到细嚼慢咽,仔细品咂浸润了羊肉鲜香之气的每一粒大米的滋味。(手抓的手法自有讲究:食用者用右手(切忌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伸直,指尖聚拢,将米饭用手指呈稍弯曲状压紧,抓入嘴中,细细咀嚼,一边吃一边品尝其中的味道;抓饭的“抓”法虽然简单,却很有讲究,右手除小指外的手指要非常有技巧地将米饭攒在盘子边上,压紧摁实,然后用四指将饭一托送进嘴里)
海楼抓饭是新疆抓饭中的极品。它能够名声远扬,可能源于塔里木石油开发。而乌鲁木齐至和田沙漠公路的畅通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只要经过海楼,无不要停下步履被它的香气诱惑的迷三倒四。海楼抓饭据说是最原始的抓饭。在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林间嬉戏穿梭着一只只可爱的小山羊,野生的红柳、梭梭甘草、罗布麻叶子给山羊提供了丰富的绿色天然饲料,而缓缓流淌的塔里木河又为其提供了清洁无污的冰雪之水,被当地市场美誉为“药肉”。 其中,两月龄、胴体重四公斤以内的山羊羔肉,则是当地山羊肉珍品中的极品。据说,这种山羊肉在很早以前曾经是皇家贡品。海楼抓饭正是以其为主料。可见海楼抓饭的独特与考究。急不可耐的从库车驱车奔赴海楼。饭店门前已是人满为患。满满一大铁锅抓饭只剩最后五份。凭朋友的关系和老板说情才格外照顾,亲自从后堂将这五份截留。不似方才的猴急,做君子状慢慢享用这来之不易的海楼抓饭。首先是大块吃肉。果然肉质细嫩,肉膻而味淡,不油不腻。肉质烂而耐嚼,越嚼越香。以大米、清油、洋葱、胡萝卜为原料富含维生素的抓饭在嘴里仿佛随着咀嚼自然融化,与香喷喷羊肉相得益彰。据说使用沙雅土盐是其别有风味的一个原因,但不知他为何自己悄悄泄密,让南来北往的人们更增添一些猜想。
每次回到沙雅,早餐总是要去一家维族老板开的的饭馆吃汤面,百吃不厌。早晨,店里涌了很多人。挡不住的诱惑,其汤面的味道是公认的好,不是我一家之言。朋友当初带我到这里,我甚至不屑一顾。但很快就无言以对了。现在身体细胞里都是它培养的馋虫。只要到了巴州,肚子里的馋虫就会像孔雀河的波浪此起彼伏,辘辘而鸣。乍看汤面与一般牛肉面相差无几,实际上大有区别。它的汤滴滴清澈透明,它的根根条缕清晰,飘在上面的牛肉片整齐有序。你可能觉得汤面是一种程序性的机械的搭配混合。实际上当你真正品尝之后才知道,它的面和汤是浑然一体充分融合的。它们二者在盛碗之前就意味着必然的结合,而牛肉是它们共同烘托的极致。汤清香扑鼻,能够还原你嗅觉的本真;面筋道耐嚼,能够还原你味觉的本真。它以它最清醇的味道作为你食欲的参照系纠正你饮食中的误差,最大满足你的食欲。不知经过了多少岁月的积淀,此店达到了配料行云流水,味道风流独步。生意如此红火,老板娘每天悠闲地坐在收银台,而在她饭店门前车辆络绎不绝、人流川流不息。多少年来她司空见惯,真可谓“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鱼是
鱼是没有了,但幸运的还有羊。烤全羊闻名遐迩,据说每天飞机运往北京上海各大酒店的烤全羊不下百只。当地朋友现身说法给我介绍:烤全羊是选用两岁以内羊羔为原料,将羊宰杀剥皮、去蹄和内脏,用一头钉有大铁钉的木棍,将羊从头至尾穿上,羊脖子要卡在铁钉上,以防滑动。用蛋黄、盐水、姜黄、孜然、胡椒、面粉等调成糊状的汁子涂抹于羊的全身,然后把羊头部朝下放入炽热的馕坑,盖严坑口,并用湿布密封,焖烤过程中不时地转动木棍观察,以防止烤糊。大约焖烤一小时即成。在家能品尝到沙雅烤全羊,大大弥补安慰了在外地求学的辛苦。烤全羊是新疆饮食文化的大手笔,它完美无瑕的创意足以震撼八大菜系使之黯然失色。
新疆饮食在烤全羊制作上尽显豪放与雄浑。它以整体的烹制去全息囊括人类告别茹毛饮血历史的原始的芳香。草原游牧民族的后代在记忆里永远抹不去祖先以火烧食野兽的油脂喷溅香气四溢的生动画面。集于一身,饮食文化的进步在烤全羊身上同时显得那么缓慢与急速。其缓慢在经过久远的时光烧烤形式是如此相像,其急速在经过漫长的历史配料的内容有天壤之别。当色泽黄亮的烤全羊端上餐桌的时候,你可以立即敏感的嗅到不同于其他方式烹制的羊肉香气。特殊封闭的囊坑烤制方式使羊肉肉质从里到外具有不同的层次。切成块状的羊肉可以仔细观察到质地的区别。囊坑文火烤制的温度使肉质决不雷同于水煮的凝聚萎缩的状态。它有一种自然酥软的感觉。囊坑的烘烤使它去除了所有油腻和肉羶,果然肉质尝起来从皮层的清脆到里层的鲜嫩,让你品味到不同的滋味。而一块肉整体的吞咽会让你咀嚼各层味道以致满口生香。这种烤制因为多年积累的经验,时间火候把握的非常好,并没有牺牲烤全羊的表皮,相反,它金黄诱人的爽酥香脆的表皮包裹着肥美嫩滑的肉质。烤全羊不同位置的羊肉的味道各有不同,气味芳香浓郁的孜然以必不可少的佐料为其模糊定位,为其冲锋陷阵开拓敏锐的味觉。
烤全羊是中华美食的极品,而沙雅县的烤全羊是极品中的极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