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开始读张爱玲,读到如今的26岁,十年了,不入流的女作家们写了多少不堪入目的八卦文章赚稿费,可传奇里的张爱玲和她的故事始终不曾改变,像流年里的金穗子,再看也还是万丈光芒。
张爱玲那么多牛逼闪闪的作品,我读到的第一篇却是《心经》。每次读心经都觉得故事还没有完,年少时执念于每个传奇都应该有始有终,硬要为许小寒和许峰仪设想种种结局。直到过了这么多年才发现,这是最好的结局了。
天才少女张爱玲最爱的是传奇,她读了很多传奇,写了很多传奇,连带她本人也是传奇。几乎每个故事里都有《红楼梦》和《金瓶梅》的影子,曹七巧苦苦求索的爱和欲孽,都是潘金莲机关算尽从西门庆牙缝里搜刮下来的。像京剧《锁麟囊》里唱的那样,“我正不足她正少,她为饥寒我为娇”,他们两个是一个人分饰的两个角色,一个是另一个在湖面投下的倒影,掀开花团锦簇的衣服,里面是同一具红粉骷髅。往常的故事里,白流苏兜兜转转嫁了范柳原,顾曼桢和沈世钧终于回不去了,曹七巧带着黄金锁孤独终老,抽丝剥茧往回找,都是张生和莺莺,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做底子。可这篇《心经》,到底不是写给太太小姐们看的呀。传奇在《心经》里面露出了马脚,就好像戏台上的演出,胡琴咿咿呀呀,生离死别正轮番上演,主人公却不经意间落下了眼泪。
书里有一段:“隔着玻璃,峰仪的手按在小寒的胳膊上——象牙黄的圆圆的手臂,袍子是幻丽的花样纱,朱漆似的红底子,上面印着青头白脸的孩子,无数的孩子在他指头缝里蠕动……”这才是最暗无天日的告白,一封见不得人的情书,读的人心惊肉跳冷汗连连。这算什么爱,竟这样的直见性命!少女们心目中那个影影幢幢的“父亲”,就这样被她理直气壮的放进了故事里,连替身都取消了,许小寒爱上的,是亲生父亲许峰仪。
许峰仪找了绫卿做替身,是仅存的唯一一点希望,证明这病态的,难以启齿的爱,真正存在过。
可巧,王家卫《2046》里,王菲打越洋电话给木村拓哉诉幽情,梁朝伟就隔着一层玻璃脉脉含情的注视着她,多少情难自已欲说还休,都在这沉默的目光中一寸一寸被吞噬。胡兰成写他和张爱玲热恋"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是另一种欢愉的爱。张爱玲更偏爱这种,在无声无息中一点点死去的爱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