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救在山东作战被围的东捻军赖文光,任化邦部,由陕西进入直隶,三月,抵沧州一带,津南震动。四月初一,清廷驻天津的兵部侍郎兼通商大臣崇厚,一面紧急呈奏皇帝厚集兵力,一面派天津总兵陈济清(一作陈孙清)亲练军赴静海县城驻扎,副将邓启元(一作邓起元)率练军洋枪队赴良王庄驻扎。此时各路清军大集,钦差大臣左守棠军自陕西一起尾追捻军来到,钦差大臣李鸿章也率部入卫京师,王心安一军已驰抵静海,与崇厚军共十几万众。各村镇乡绅,大民纷纷组建乡团,共御捻军。时东捻军已在江苏被镇压覆灭,西捻军遂推动明确行动方向,陷入进退失据的态势中。 三月末,西捻军由南皮进抵静海,在运河以东分作两肌,向天津进发。西肌沿南运河寻路西渡,因左宗棠部清军在运河以西严官防堵,渡河不成,北进迟缓;东股避开驻有清军重兵的良王庄,静海等大镇,在清军兵力薄弱的东部地区活动。 静海人心惶惶,东乡百姓多向运河以西逃避。知县陈锡麒因见无城可守,急组织人力筑起土围防御。四月初四晚,西股捻军火光烛天,喊声四起,由东北、正东突攻县城。陈济清命清军开炮轰击,激战一夜,捻军未能入城,天明退去,南奔东长屯,顺利占领该村,求渡运河不成,继续南下,占领唐官屯,仍无法渡河,遂出县境南去。 四月初五,良王庄清军邓启元部主动出击,在砖垛、小寨一带与500余骑江股捻军遭遇。邓命部下赵起等施放连环枪炮猛攻。捻军化整为零,四散而走。陈济清从县城接应邓部,捻军又乘虚突袭良王庄。邓启元急返,捻军又突出2000余骑,大杀一阵,获胜而去。初六日,捻军到达四党口。 初七日,东股捻军行至十槐村(当地又称小庄子),遇用钱捐得州判官职的地主刘崇仪所率乡团的猛烈阻击。该乡团在捻军未到静海之前,便由刘崇仪以中旺为中心,纠合附近各村勇壮组成,刘自任练长,严加训练,然后分散四村防守。此番阻击捻军,刘崇仪自率一路,领村何老营(现属河北省青县)由其堂侄刘继刊率一路,分别摆开战场,气焰炽盛。捻军见其旗号大收“刘”字,知为15年前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刘氏乡团武装,忿极,下马疾攻,自晨至竿,未分胜负。捻军后队续至,两路乡团战败奔逃。此战,捻军战死200余人,余部沿滨海地带出境南去。 捻军过境旬日间大小战斗10数次,杀死官兵、乡团2000余人,已方损失略同。 义和团运动 组织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受山东义和团民入境影响,静海全县迅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各村镇纷设坛口,18岁以上男子踊跃入团,甚至五六十岁的老人和十一二岁的少儿也有人加入,成为天津一带最重要的义和团活动地区。义和团又称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广泛联合各种爱国力量,其中贫苦农民占7成以上,蓁为小市民,手工业者,商贩,车夫,船夫,兵弁,杂役,搬运工人等,也有少量富人,文人,宗教人员,道会门人员。阎家冢村富裕村民张凤鸣在村村建坛,自为大师兄,发展团民近百人。府君庙村首富吴印川在家中设坛,自为大师兄。府君庙村拔贡郑恩铭,独流镇秀才武向,臣武向芝,静海镇城隍庙道士谷信佛,尚码头村白莲教头目朱奎章,南柳木村三佛会坛主王明德,都入了义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