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勉县

家乡区县: 西安市长安区

勉县已探明的矿产有23种,开发利用的有18种,50多处。其中金属矿产7种:金、铜、铅、锌、铬、铁、锰;非金属矿产11种:原煤、磷矿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蛇纹石、滑石、大理石、粘土、石墨、硫磺。资源总量占汉中市第三位,潜在经济价值达61亿元之多。其中金、铜、铅、锌、铁、锰和磷矿石、滑石、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等,矿藏质量优、储量大、品位高。

植物资源

农作物以稻、麦、玉米、豆类、油料、烤烟、蔬菜、薯 勉县风景

类为主,粮油产量在汉中市名列前茅,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野生植物类以乔灌木、中药材、饲草为主。勉县常见的乔灌木树种有58科150余种。用材树种有油松、华山松、铁松、椿树等38种;经济类树种有油桐、茶树、漆树、五倍子、花椒、桑树、核桃、梨树等34种;薪炭林木有青棡、麻栎、槲栎、锐齿栎等。列为国家保护的有杜仲、银杏、金钱漆、水曲柳、冷杉、厚柏6种,珍贵稀有树种有粗榧、粗叶树、山楂、七叶树、楠木、红豆沙、刺楸树、檬子树、榉树、旱莲1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黄连木、乌柏、茅栗、盐肤木、漆树、山桃、山杏、猕猴桃8种,发现的中药材共有486种,黄连、天麻、党参、何首乌、板兰根、绞股兰等分布广。勉县有草地约2.45万亩,草地植物有58科602种,其中饲草植物约500种。[4]

动物资源

人工饲养的家畜、家禽外,野生动物已发现的有5纲25目60余科,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羚牛、金钱豹、鬣羚、金鹰等,二级保护的有岩羊、斑羚(青羊)、青鹿、锦鸡、大鲵(娃娃鱼)等15种,属省级保护的有猎豹、獐子(林麝)、大灵猫、山猫等6种,一般保护的有148种,水生动物己查明的自然鱼类48种,尚有珍贵名产“丙穴嘉鱼”,鳖、虾、蟹、田螺、河蚌、黄鳝等也分布广、数量多。[4]

5人口编辑

民国21年(1932)14.22万人,比宣统元年少14.21%。后由于派夫拉兵、按人口计征、灾荒等,34年(1945)人口降至12.08万人,比21年减少7.7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口逐年增加。38年(1949)20.41万人,比34年增长40.81%。

1950~1957年为人口增长第一个高峰期,1957年25.05万人,比1949年增长22.73%,8年增加4.6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58万人,增长率28.4‰。

1958~1961年人口增长较慢,1961年26.92万人,比1957年增7.47%4年增加1.8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147万人,增长率13.8‰。1962~1972年人口增长出现第二个高峰期,1972年35.51万人,比1961年增长31.91%,11年增加8.5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78万人,增长率29‰。

1973~1979年,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增长减慢,1979年39.13万人,比1972年增长10.19%,7年增加3.6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0.52万人,增长率14.6‰。

1980~1985年,人口稳定增长,1985年39.32万人,比1979年增0.49%,比1949年增92.65%,6年增加0.19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17人,增长率0.82‰。1987年39.91万人,比1985年增加0.59万人。[5]

2012年,勉县户籍总人口42.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37万人。常住人口38.80万人,出生率为8.57‰,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1.51‰。

6经济编辑

农业

解放前,农业生产落后。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5年粮食产量15682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1127万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2.3和9.1倍;种植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比1949年增长8.2倍、33.7倍、4.9倍和54倍;每人平均分配粮食376.5公斤,现金纯收入286元。1987年粮食产量17835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2063万元;每人平均分配粮食346公斤。[6]

2008年,勉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3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3.41万吨;油料总产量2.11万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9万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18万公顷。

2012年,勉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0.5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5.93亿元;林业产值0.69亿元;牧业产值11.85亿元;渔业产值0.4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6亿元。

工业

1949年勉县有手工业400户,从业480人,有一个私营民生煤矿,工业 勉县月亮湾温泉

总产值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的1.61%。

解放后,工业逐步发展。1953年勉县工业总产值7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825万元的3.89%。1985年所谓“大跃进”时,在“大办工业”的口号下,盲目兴办工厂17个,工业总产值63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215万元的19.9%。

1961年,工业总产值26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226万元的12.1%。1964年工业总产值31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442万元的13%。“文化大革命”中,大批“唯生产力论”,“停产闹革命”,工业生产受到破坏,生产秩序混乱,产值、产量下降。1968年工业总产值28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665万元的7.7%。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工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1985年有全民所有制企业19个,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5个,乡村、街道企业116个,个体工业293个,工业总产值547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6602万元的33%。

1987年,勉县有工业企业1504个(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8个,县属集体企业16个,个体工业户1470个),工业总产值969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5%。[7]

2012年,勉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7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5.8亿元;重工业完成产值153.9亿元。完成销售产值168.56亿元,产品销售率达99.3%,实现增加值41.09亿元。

商业

勉县商业自古多为农副产品交换。县城和集镇有牲畜、柴草、竹木农具、粮食、棉花、土线、土布、山货土产品、禽蛋交易市场和小茶馆、酒店、餐馆、旅馆、杂货、当铺及小手工作坊。

民国初年始有商号,外来商帮进入。34年(1945)有商号273家,从业400余人。后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货币贬值,不少商行店铺倒闭。38年(1949)仅存商行和小店铺40家。

解放后,1953年有商户1千户,从业0.12万人,年销售额185万元,其中国营商业30万元,占16.2%。1979年后,国营、集体、个体户一齐上,服务项目增多,经营方式灵活。1987年,有商业机构0.28万个,职工0.62万人,商品销售总额17860万元;实现利润147万元,上交税利199万元,固定资产1874万元。以粮油为例,1987年购进粮食2432万公斤,食用植物油307万公斤,销隹粮食1669万公斤,食油93万公斤。[8]

2012年,勉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7.3%,其中,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5亿元,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5.66亿元,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82亿元。[9]

7社会编辑

卫生

民国以前,勉县仅有民间中医草药。民国初,有药铺三、四十家,行医的有100余人,多集中于县城和较大集镇。14年(1925)西医传入勉县。29年(1940),始立县卫生院。药品除勉县自产中、草药外,多由汉中购进,或由行商贩入,品种少,价格贵,有“黄金有价药无价”之说。

解放后,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发展。医疗器械、卫生经费、医务人员不断增加,1987年县、区、乡(镇)和驻勉单位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0个,卫生技术人员1504人,病床967张。有村医疗站(点)377个,医疗卫生人员494人,有个体开业医生86人。勉县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56人,病床2.24张。[10]

2012年,勉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2个(不含村卫生室),床位数1406张。卫生技术人员211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2人,注册护士547人,药师116人,技师8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95%

科技

]

 

春春(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