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孙膑

家乡区县: 淄博市临淄区

孙膑 战国时杰出军事家。齐国阿(山东聊城地区)人,是春秋时期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代,原名孙宾。少时,曾与魏人庞涓同从鬼谷子先生王栩学习兵法。庞涓任魏国将军后,忌其才能,把他骗至魏国,构陷罪名,处以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又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臣淳于髡秘密救回齐国,齐威王用为军师。

孙膑认为“举兵绳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是战争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孙膑对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的军事思想作了补充和发挥。他强调在战争中,要具体分析敌我双方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做到“知天”“知地”“内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在战术上,他主张“营而离之,并卒而击之”。他治军严明,坚持“赏不逾日,罚不还面”。由是上下用命,每战必胜。

公元前353年(周显王十六年)魏惠王令庞涓侵赵,围赵都邯郸。赵向齐国求救。齐威王用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田忌要直奔邯郸,孙膑制止说:“我料定邯郸守将丕选不是庞涓对手,不等我军到,邯郸就被攻破。与其徒劳远涉迎战强敌,不如声言要攻打魏国要地襄陵,庞涓必回军救援,我们便可在半路上以逸待劳打败他。”田忌依从了。果然,丕选连战皆败,望援不到,举城投降。庞涓正要乘胜进兵,忽闻齐兵进袭襄陵。大惊说:“襄陵是安邑门户,襄陵失守,安邑不保!”便急忙回军。行至桂陵,与齐兵遭遇,慌乱接战,死伤两万,大败而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桂陵战役。“围魏救赵”的成语由此产生,围魏救赵的战法也为历来兵家所研究运用。

公元前341年(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国又派太子申和庞涓率军十万攻韩。韩哀侯又使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和群臣议论不决。孙膑独持异议说:“魏国恃强,前次侵赵,今又略韩,来年也会伐齐。坐视韩国败亡,是助长魏国气焰,必须去救;但是,魏才出兵,韩亦未至败危地步,我若出兵,是替韩国迎战强敌,所以先不救为好。”威王问:“那该怎么办呢?”孙膑说“为齐国着想,应先答应出兵,使韩国知道有外援而必尽全力抵抗魏军。然后我们再出兵攻击疲惫不堪的魏军,救危在旦夕的韩国,这样便可用力少而收功大。”齐王和众臣无不悦服。韩国果然全力抗拒魏军,但连战皆败。于是再次向齐国催请救兵。威王仍用田忌和孙膑率军救韩。孙膑建议说:“以前救赵,未到赵国;今天救韩,仍不去韩国,我们要攻敌人必救的地方。现在只有直趋魏国都城大梁。”庞涓连战皆捷,忽接齐兵入境警报,便立刻收兵回魏。孙膑利用魏军悍勇善战轻视齐国的心理,因势利导。于进军路上逐日减少军灶,表示齐军怯战,日有逃亡。庞涓回到魏国边境,齐兵已前走了,便使人于齐军安营处,查数军灶,日少一日。庞涓大喜,认为齐兵惧战已逃亡过半,便兼程追赶。孙膑时刻使人探听庞涓行程,屈指计算设伏兵于马陵山道山谷险地。一战,全歼魏军十万,射杀庞涓,生擒魏太子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战役。齐国声威,再次震惊诸侯,孙膑亦因此名显天下。

齐润新(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