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窑洞

家乡区县: 陕西省吴起县

延安自古为边陲要地,为了避免战乱,当地人民多喜穴居,久而成习。

建国后,城乡居民依然多住窑洞,少有居住房屋者。70年代末,城镇居住条件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新建的各式房屋、薄壳以至四五层的楼房逐年增多。但在广大农村,人们仍以居住窑洞为主。延安的窑洞有土窑洞、石窑洞和砖窑洞之分,土窑洞最早,多系依山就势,利用地形,选择土质较好之处,削平崖面,然后开挖而成。这种窑洞省工省料,自己动手开挖,因而早年多数人家都住土窑洞。少数有钱人家,为了使窑面更加坚实和整洁美观,有用砖、石砌面的,人们称之为“接口窑洞”。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为了生产与生活的方便,渐由高山向缓坡移居,在比较平坦的地方修筑起大量的石窑或砖窑洞,于是形成了今日一层层、一排排的窑洞群。   窑洞较之普通平房,不仅坚固耐久,而且有冬暖夏凉的最大特点。窑洞的空间,通常为1丈2尺宽,2丈余至3丈深。除少数上窑洞有小门、顶窗者外,绝大多数皆为大门大窗,宽敞明亮。窑洞门窗做工精细,窗格多做成各种图案,丰富多采。窑洞内部布置更有特色,许多家户掌炕后边有一平台,可放箱子和被褥。炕上铺着用高粱桔编织的满炕席,据说这种席于比苇席柔软。用石板砌成的案板与锅台相连,专为擀杂面用。蛤蟆口灶火与炕相通,冬天可烧炕取暖。花红柳绿的炕围子配合着各样新式家具,真有陕北农家新气象。   

风为裳(2014-11-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